|
送馮濟川歸蜀 / 作者:葉紹翁 |
勇喚東吳萬里船,皂囊來奏九重天。
一官豈為蘇洵冗,諸老寧容賈誼先。
滿載月歸應有命,便耕云去豈無田。
竹枝歌罷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
|
送馮濟川歸蜀解釋: 《送馮濟川歸蜀》是宋代文學家葉紹翁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勇喚東吳萬里船,
皂囊來奏九重天。
一官豈為蘇洵冗,
諸老寧容賈誼先。
滿載月歸應有命,
便耕云去豈無田。
竹枝歌罷篷窗掩,
到此相思倍黯然。
詩意:
這首詩詞是送別馮濟川歸蜀的作品。詩人以飽滿的豪情,勇敢地呼喚東吳的萬里船,比喻他的朋友馮濟川的歸程。馮濟川被比作皂囊,表示他將用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去奏響九重天(指高官顯貴的地位)。詩人認為,馮濟川并非像蘇洵那樣冗長無聊地擔任官職,而是更像賈誼那樣的老智者。他乘載著滿月一起回到了故鄉,這是命中注定的歸程,他會離開高官顯貴的環境而去務農。詩人在這個情景下,依依不舍地閉上篷窗,竹枝歌聲也停止了,此刻的心情倍感相思之苦,黯然神傷。
賞析:
這首詩詞以豪放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好友馮濟川歸蜀的送別之情。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通過喚起東吳萬里船和皂囊這樣的形象,表達了對馮濟川事業發達的祝愿。詩人以對比的手法,將馮濟川與蘇洵和賈誼進行了對比,贊揚了他的才智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整首詩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種別離時的思念之情,通過竹枝歌聲的停止和篷窗的關閉,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傷和相思之苦。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凝練地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送別之情以及對他未來的祝福。通過鮮明的形象和對比,詩人展現了對馮濟川才華和人品的贊賞。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使讀者對離別的苦痛和相思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