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春 / 作者:楊無咎 |
蕙風輕,鶯語巧,應喜乍離幽谷。
飛過北窗前,遞晴曉,麗日明透翠幃縠。
篆臺芬馥。
初睡起、橫斜簪玉。
因甚自覺腰肢瘦,新來又寬裙幅。
對清鏡、無心堪梳裹,誰問著、余酲帶宿。
尋思前歡往事,似驚回、好夢難續。
花亭遍倚檻曲。
厭滿、爭春凡木。
盡憔悴、過了清明候,愁紅慘綠。
|
|
陽春解釋: 《陽春》是宋代楊無咎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春日的美景和人物的情感變化。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蕙風輕,鶯語巧,
應喜乍離幽谷。
飛過北窗前,遞晴曉,
麗日明透翠幃縠。
篆臺芬馥。
初睡起、橫斜簪玉。
因甚自覺腰肢瘦,
新來又寬裙幅。
對清鏡、無心堪梳裹,
誰問著、余酲帶宿。
尋思前歡往事,
似驚回、好夢難續。
花亭遍倚檻曲。
厭滿、爭春凡木。
盡憔悴、過了清明候,
愁紅慘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春日的美景為背景,突出了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和內心體驗。詩中的第一句“蕙風輕,鶯語巧”,表達了春日的和煦氣候和鳥語花香的美好景象。接著,“應喜乍離幽谷”,描述了主人公離開隱秘的幽谷,感到歡喜,這種歡喜如同春風一般,輕盈而愉悅。
詩中的“飛過北窗前,遞晴曉,麗日明透翠幃縠”表現了清晨的陽光透過窗簾灑在室內,明媚的景象。在這美好的光景中,“篆臺芬馥”描繪了一種清新的氛圍,與春日的氣息相得益彰。
接著,詩人通過描寫女子的儀態和身姿,反映了人物的情感變化。詩中寫到女子“初睡起、橫斜簪玉”,暗示了她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容顏依舊嬌美。而“自覺腰肢瘦,新來又寬裙幅”則表現了女子對自己的身材變化的感受,以及新添的寬松裙子。這些描寫將女子的情感和外在表現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詩人通過“對清鏡、無心堪梳裹,誰問著、余酲帶宿”,表達了女子對外界的漠然,似乎并不在意外貌和打扮,而是內心深處仍然存有前歡往事的回憶。然而,這些歡愉的往事似乎已經過去,如今的現實卻不再如昔日的美夢般繼續。
詩的結尾,“花亭遍倚檻曲。厭滿、爭春凡木。盡憔悴、過了清明候,愁紅慘綠。”以景寫情,通過花亭、檻曲等景物,表達了女子愁緒的增加,如同枯木凋零般的情感狀態。清明時節已過,春色凋謝,而心情卻愈發沉重,呈現出愁紅慘綠的悲涼畫面。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描繪春景為背景,以女子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展示了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情景的渲染,詩人巧妙地傳達了歡愉和悲涼的情感,以及時光流轉中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