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殢人嬌(曾韻壽詞) / 作者:楊無咎 |
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勝。
喜小名銀蟾、十分增暈名。
嫦娥飛下,見霧鬟風鬢。
念八第行景園中,畫誰能盡。
慢奏云韶,美字斟仙醞。
清不寐、桂香成陣。
只愁來夕,又陰晴無準。
卻待約重圓,后期難問。
|
|
殢人嬌(曾韻壽詞)解釋: 《殢人嬌(曾韻壽詞)》是一首宋代楊無咎創作的詩詞。詩中描繪了中秋佳節的美景,表達了對月亮和嫦娥的贊美之情。
詩中寫道:“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勝。”這句話意味著在中秋節的夜晚,月亮高掛在天空,景色最為美麗。接著,“喜小名銀蟾、十分增暈名。”表達了對月亮的喜愛,稱月亮為“銀蟾”,并贊美月亮暈圈的美麗。
詩中還提到了嫦娥:“嫦娥飛下,見霧鬟風鬢。”這句話描繪了嫦娥從月宮飛下來,霧鬟飄動。嫦娥是中秋節的傳說人物,與月亮緊密相連。
接下來的幾句詩寫到了作者在園中欣賞畫作的情景:“念八第行景園中,畫誰能盡。慢奏云韶,美字斟仙醞。清不寐、桂香成陣。”作者在園中欣賞畫作,感慨畫家無法完全描繪出這美景。他們慢慢地演奏著美妙的音樂,斟滿美酒,享受著這美好的時刻。
最后幾句詩表達了作者對天氣變化的擔憂:“只愁來夕,又陰晴無準。卻待約重圓,后期難問。”作者擔心晚上的天氣會變化無常,無法預測。他期待著月亮再次圓滿,但又感到后期的重逢難以預測。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中秋節的景色和嫦娥的形象,表達了對美景的贊美和對時間的思考。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中秋節的美景,同時也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重逢的期望。整首詩詞意境優美,給人以美好的愉悅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