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 / 作者:蔡伸 |
飛英不向枝頭住。
等閑又送春歸去。
云幄翠陰浮。
長隨日腳流。
玉簫吹鳳怨。
驚起樓中燕。
飛去自雙雙。
惱人空斷腸。
|
|
菩薩蠻解釋: 詩詞:《菩薩蠻》
朝代:宋代
作者:蔡伸
飛英不向枝頭住,
等閑又送春歸去。
云幄翠陰浮,
長隨日腳流。
玉簫吹鳳怨,
驚起樓中燕。
飛去自雙雙,
惱人空斷腸。
中文譯文:
花瓣不停留在枝頭,
隨意地送走了春天。
翠綠的云彩漂浮在陰影里,
長久地隨著太陽的步履流動。
美妙的笛聲吹奏著鳳凰的哀怨,
驚動了樓中的燕子。
它們成雙成對地飛走,
令人心煩意亂,空留斷腸之情。
詩意和賞析:
《菩薩蠻》是宋代蔡伸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通過描繪春天的離去,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首先,詩人運用了花瓣不停留的意象,抓住了春天的瞬息之間,表達出時光的匆匆流逝。春天是生機勃勃、美好的季節,然而轉眼間就會過去,如同花瓣飄落的速度。
接著,詩人以云彩的形象來描繪春天的離去。云幄翠陰浮,長隨日腳流,形容了春天的飄忽不定,如同浮云隨著太陽的運行而流動。這種流動的意象也象征著時間的流轉,暗示著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描繪玉簫吹奏的鳳凰怨和樓中驚起的燕子,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鳳凰是傳統文化中的神鳥,象征著吉祥和美好,而燕子則是春天的使者,意味著希望和新生。詩人以樓中的燕子為形象,使詩意更加具體生動。
最后的兩句“飛去自雙雙,惱人空斷腸”,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離去的痛心和遺憾之情。美好的春天和時光如同燕子一樣成雙成對地飛去,令人感到痛苦和遺憾,心情被牽動,留下了斷腸之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春天的離去,抓住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使詩意更加深遠,給讀者帶來了美的享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