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 作者:蘇軾 |
門外橘花猶的皪,墻頭荔子已斕斑。
樹暗草深人靜處,卷簾攲枕臥看山。
|
|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解釋: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門外橘花猶的皪,
墻頭荔子已斕斑。
樹暗草深人靜處,
卷簾攲枕臥看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三月二十九日的景象。橘樹開滿了花朵,而墻頭上的荔枝已經變得斑斕多彩。在樹木蔽日、草叢深密的地方,人們靜靜地休憩。蘇軾卷起簾子,靠在枕頭上躺著欣賞山景。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個春日的景象,展現了蘇軾對大自然的敏銳觀察和細膩感受。詩中的橘花和荔子是春天的象征,以鮮艷的色彩裝點了詩人的周圍環境。樹木蔽日、草叢深密的描寫,表現了一種幽靜寧謐的氛圍,似乎將人們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而卷起簾子、攲枕臥看山的動作,則展現了詩人對景色的欣賞和沉思。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展現了蘇軾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悟,以及對生活中寧靜和美好瞬間的珍視。
這首詩詞抓住了春天的細膩之美,以簡約的語言描繪了自然的景色和人物的安逸心境,展示了蘇軾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與贊美。同時,這首詩也傳遞出一種深沉的人生哲理,即在喧囂繁忙的世界中,人們應該學會靜心欣賞、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獲得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