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歌子 / 作者:向子諲 |
江左稱巖桂,吳中說木犀。
水沈為骨郁金衣。
卻恨疏梅惱我、得香遲。
葉借山光潤,花蒙水色奇。
年年勾引賦新詩。
應笑薌林冷淡、獨心知。
|
|
南歌子解釋: 《南歌子》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向子諲。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左稱巖桂,吳中說木犀。
水沉為骨郁金衣。
卻恨疏梅惱我,得香遲。
葉借山光潤,花蒙水色奇。
年年勾引賦新詩。
應笑薌林冷淡,獨心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和文學創作的熱愛之情。詩中提到了江左的巖桂和吳中的木犀,巖桂和木犀都是具有濃郁香氣的花木,象征著美好和芬芳。作者將水比作骨骼,意味著水對于大自然的構成和基礎,而水的深沉則代表了郁金衣般的華麗和高貴。然而,作者卻感到遺憾的是,盡管梅花是稀少的,但它的芬芳卻來得晚了。葉子借助山光變得晶瑩剔透,花朵沐浴在水的顏色中顯得格外奇特。每年都有新的詩篇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作者認為人們可能會嘲笑薌林(即花林)的冷漠,但只有他自己明白內心的獨特與真實。
賞析:
《南歌子》以精練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情感交融的美感。詩中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和象征,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細膩觀察和感受。通過描述巖桂、木犀、水、梅花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詩中的"得香遲"表達了作者對于美好事物來臨稍晚的遺憾,這種感觸常常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最后兩句"應笑薌林冷淡,獨心知"表明作者對于他人對花林的冷漠態度的看法,并以自己的獨特心靈感悟來回應。
整首詩詞描繪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作者內心世界的感悟,展示了作者的獨特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它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給讀者帶來了詩意的愉悅和美感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