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雜詩九十首 / 作者:曹勛 |
歸為田舍翁,不作無復理。
耕鑿頃畝地,遠近先視水。
溝塍欲利達,農具無委靡。
高田下田事,得馬失馬爾。
|
|
山居雜詩九十首解釋: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組詩詞。這組詩詞描繪了山居生活的點滴瑣事,表達了田舍翁的心境和對自然的感悟。以下是對該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居雜詩九十首
歸為田舍翁,
不作無復理。
耕鑿頃畝地,
遠近先視水。
溝塍欲利達,
農具無委靡。
高田下田事,
得馬失馬爾。
譯文:
回歸為田舍翁,
不理會無謂之事。
耕犁開墾頃畝土地,
遠近先觀察水源。
溝渠田埂欲通暢,
農具無絲毫破損。
高地和低地的農事,
得到馬匹或失去馬匹。
詩意和賞析:
《山居雜詩九十首》以田舍翁的視角描繪了山居生活的瑣事和農田勞作的細節。詩人曹勛通過簡潔明了的詞句,表達了田舍翁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詩中的田舍翁選擇了回歸山居,摒棄了塵世的繁雜和無謂之事。他專注于耕種自己的土地,耕鑿頃畝土地成為他的主要任務。而在選擇土地時,他先考慮水源的遠近。這種注重水源的觀察,體現了田舍翁對農田灌溉的重視,也表明他對自然環境的細致觀察和依賴。
詩中提到的溝渠和田埂的開鑿,顯示了田舍翁對農田管理的勤勉和追求完善的態度。他希望溝渠暢通,能夠讓水流順暢地灌溉到每一塊田地,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他也強調農具無損壞,以確保農田工作的順利進行。
最后兩句描述了高地和低地的農事情況,以及得馬或失馬的情況。這可能指的是田舍翁在農田工作中,有時會得到或失去馬匹的幫助。馬匹在農田勞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得與失反映了田舍翁在農田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整首詩以簡樸的語言表達了田舍翁的樸素生活和對土地的深情厚意。它展示了詩人曹勛對農田勞作和自然環境的細致觀察,并通過田舍翁的視角傳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詩中也蘊含著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以及對自然資源的珍惜和合理利用的倡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