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雜詩九十首 / 作者:曹勛 |
三伏暑可畏,貧富方共之。
雨忽兼飄風,涼與清氣隨。
一餉滌炎暍,萬里失蒸炊。
大哉天地德,好生常所施。
|
|
山居雜詩九十首解釋: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山居的生活情景,以及對自然界的感悟和對天地德行的贊美。
詩意:
詩中首先提到了三伏暑,指的是盛夏時節的炎熱天氣,使人感到恐懼。然而,無論貧富,人們都必須面對這樣的酷暑。隨后,詩人描述了雨淋和涼風帶來的清涼感受,給人們帶來舒適和宜人的氣氛。他以此來反襯炎熱天氣的不適和困擾。
接著,詩中提到了一餉滌炎暍,意味著來自山居的清涼和食物的滋養可以洗滌人們受到酷暑的困擾。作者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山居給予人們的慰藉和幫助。
最后,詩人贊美天地的德行,認為天地廣大而偉大,它們所施展的慈愛和恩惠是永恒存在的。作者對天地的贊美表達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賞析:
《山居雜詩九十首》展現了曹勛在山居的閑適生活和對自然界的熱愛。通過描繪三伏暑和清涼的對比,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對酷暑的厭倦和對涼爽的渴望。
詩中的一餉滌炎暍一詞,表達了山居給予人們清涼和食物的滋養,這是一種物質上的滋補,也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這種滋潤和慰藉來自于天地的德行,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界恩惠的感激和對天地偉大力量的敬仰。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繪和對天地德行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對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的思考。這首詩體現了宋代山水詩的特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