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雜詩九十首 / 作者:曹勛 |
今年已斷梅,七月雨益大。
苗雖不厭雨,灌恐有余溉。
禾梗正柔嫩,水滿舞澎湃。
其間田高低,于焉有畏愛。
|
|
山居雜詩九十首解釋: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所作,該詩描繪了山居生活中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今年已斷梅,
七月雨益大。
苗雖不厭雨,
灌恐有余溉。
禾梗正柔嫩,
水滿舞澎湃。
其間田高低,
于焉有畏愛。
中文譯文:
今年的梅花已經凋零,
七月的雨越下越大。
農作物雖然不討厭雨水,
擔心灌溉過量。
稻禾的稈子嫩綠柔軟,
水滿之時起舞波濤。
田地起伏不平,
其中有敬畏與喜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山居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狀態,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悟。
首先,詩人提到今年已經斷了梅花,暗示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更迭。接著,他描述了七月的雨水愈加強盛的情景,以及農作物對雨水的態度。詩中的苗指代農作物,雖然它們不會對雨水感到厭煩,但詩人擔心過多的灌溉會導致水過量。這表現出詩人對農田灌溉的關注,同時也暗示了對過度浪費資源的憂慮。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禾梗柔嫩的狀態,暗示著農作物的生長良好。水滿之時,禾苗在波濤中舞動,展示出勃勃生機。詩人利用這種景象來傳達對豐收和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最后兩句描述了田地的高低起伏,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景觀的敬畏之情。這表明詩人在山居生活中,不僅欣賞自然風光,還對土地的形態變化產生了敬畏和喜愛之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山居的自然景象和農田的生長狀況,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變化的觀察和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詩人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風光,同時也表達了對農業生產和資源利用的思考。這首詩具有宋代詩歌的特點,注重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體現了詩人對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界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