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雜詩九十首 / 作者:曹勛 |
道人談長生,禪子論寂滅。
二子互出奇,生滅孰判別。
吾儕守黃卷,生理知猶劣。
惟當一以貫,無問亦無說。
|
|
山居雜詩九十首解釋: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組詩詞。這組詩詞探討了人生的哲學問題,包括長生與寂滅、生與滅的辨別,以及修行者對于生命本質的思考。以下是對這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居雜詩九十首
道人談長生,
禪子論寂滅。
二子互出奇,
生滅孰判別。
吾儕守黃卷,
生理知猶劣。
惟當一以貫,
無問亦無說。
中文譯文:
山中居住,寫下九十首雜詩。
道士談論長生不老,
禪僧論述寂滅無為。
兩者觀點各有奇特之處,
生與滅又該如何辨別?
我們守著黃色的卷軸,
對于生命的本質認識仍然有限。
唯有始終堅持一條道路,
不問不言,默默修行。
詩意和賞析: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一組探討生命哲學的詩詞。詩人通過對話的方式,引出了道人和禪子的觀點,涉及到長生與寂滅、生與滅的辨別。道人追求長生不老,而禪子則追求寂滅無為。兩種觀點各自有其獨特之處,也反映了當時哲學思潮的多樣性。
詩中表達了詩人對于生命的思考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探索。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和同道者守著黃色卷軸,意味著他們在修行中追求著某種真理或智慧。然而,詩人也承認自己對于生命的本質認識仍然有限,生理上的理解是有所欠缺的。
最后兩句"惟當一以貫,無問亦無說"表達了詩人的修行態度。他認為修行者應該始終堅持一條道路,不去追問和言說,而是默默地實踐修行。這種修行態度強調了超越言語和理性思維的重要性,強調了內心靜默和直覺的力量。
整首詩詞通過對話的形式,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哲學問題,展現了詩人對于生命和修行的思考。它引發了讀者對于生命意義、存在與虛無、修行與智慧的深入思考,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冥想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