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雜詩九十首 / 作者:曹勛 |
高原收菽麥,下田插禾秧。
田頭與地尾,一一意所量。
躬耕辨好怯,擇種均豐荒。
所以終歲間,食米不及糠。
|
|
山居雜詩九十首解釋: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山居生活的瑣碎和困苦,表達了詩人對農田勞作的辛勤和對生活的思考。
詩意:
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展現了農田勞作的場景和詩人的心境。詩人在山居中辛勤地收割菽麥、插秧,精確地衡量著田頭和地尾的大小,力求平衡。他雖然勤勞辛苦,但選擇種植和耕作的技巧卻畏首畏尾,懷疑自己的能力。然而,他仍然努力選擇最好的品種,希望能夠收獲豐盛的莊稼。然而,盡管他的努力,一年下來的糧食產量卻不夠養活他自己,只能吃米不夠糠。
賞析:
這首詩以樸素的詞語和簡潔的句式展現了農田勞作的細節,給人一種樸實而真實的感覺。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勞作過程和選擇,表達了他對農田勞作的勤勉和對生活的思考。他不僅僅是在描述農田的景象,更是在借助田園生活來探討人生和命運的問題。
詩中的"躬耕辨好怯,擇種均豐荒"表現了詩人在耕作過程中的猶豫和擔憂,但他依然堅持選擇最好的品種,希望能夠收獲豐盛的莊稼。這種對生活的努力和樂觀態度是詩人堅守山居生活的動力所在。
最后兩句"所以終歲間,食米不及糠"則直接揭示了詩人山居生活的艱辛和貧困。詩人的努力和汗水似乎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他的收獲無法滿足溫飽的需求。這種對現實的無奈和對生活的反思,增加了詩詞的深度和哲理。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農田勞作的辛勤和詩人內心的掙扎。通過描繪山居生活的細節,詩人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感慨。這首詩詞既反映了宋代農民的艱辛生活,又折射出人們對于勞動和生存的不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