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雜詩九十首 / 作者:曹勛 |
吾年將八十,歷踐何足數。
義不惜骸骨,愧無罔君父。
掛冠復掛冠,求去再求去。
至原誠遂心,燕笑樂畎畝。
|
|
山居雜詩九十首解釋: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山居中的心境和感慨。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我已將近八十歲,經歷了無數的歲月。
我為了正義不惜自己的骸骨,卻慚愧無法像君父那樣輝煌。
我曾戴上官冠,又摘下官冠,追求離去,又追求再離去。
直到回歸本真,真心實意地過上了燕山般快樂的田園生活。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山居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的思考。作者已經年近八旬,回首往事,意識到自己曾經為了正義而奮斗,卻無法達到君父的偉大成就,產生了愧疚之情。他通過掛冠和求去的動作,象征著放下功名利祿,追求心靈的自由和返璞歸真。最終,他在山居中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滿足,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快樂。
賞析: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曹勛晚年的作品,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自然山居生活的向往。詩中的官冠和追求離去的動作,反映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和對自由、本真的渴望。通過山居生活,他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滿足,體驗到了田園生活的快樂。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對功成名就和個人追求的反思。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被社會的功利和名利所束縛,而曹勛在晚年選擇了返璞歸真,追求內心的自由和滿足。通過山居的生活,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心靈的安寧和快樂,這種心態和境界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追求內心自由和返璞歸真的渴望。它展示了一種超越功名利祿的心靈境界,對于現代社會中追求快樂和內心平靜的人們,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