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日次韻張先子野見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 作者:蘇軾 |
得句牛女夕,轉頭參尾中。
青春先入睡,白發不遺窮。
酒社我為敵,詩壇子有功。
縮頭先夏鱉,(見《玉川子》。
)實腹鄙秋蟲。
莫唱裙垂綠,無人臉斷紅。
舊交懷賀老,新進謝終童。
袍鶻雙雙瑞,腰犀一一通。
小蠻知在否,試問囁嚅翁。
|
|
元日次韻張先子野見和七夕寄莘老之作解釋: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以《元日次韻張先子野見和七夕寄莘老之作》為題所寫的。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得句牛女夕,轉頭參尾中。
青春先入睡,白發不遺窮。
酒社我為敵,詩壇子有功。
縮頭先夏鱉,(見《玉川子》。)
實腹鄙秋蟲。
莫唱裙垂綠,無人臉斷紅。
舊交懷賀老,新進謝終童。
袍鶻雙雙瑞,腰犀一一通。
小蠻知在否,試問囁嚅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主題是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和七夕(農歷七月初七),分別代表新年和戀人相會的節日。蘇軾以自嘲和幽默的筆調,描繪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狀態。
詩的開頭,蘇軾將自己比作牛郎,而夕陽則是織女,兩者之間關系錯綜復雜。這里的"得句牛女夕,轉頭參尾中"意味著蘇軾在詩壇上的作品和成就,對他個人而言,青春已經逝去,年歲漸長,白發不斷增加。這種自嘲和幽默的表達,展示了蘇軾對時光流逝和年齡增長的深刻認識。
接下來,蘇軾以"酒社我為敵,詩壇子有功"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他認為過度嗜酒會影響他在文學創作方面的成就,但在詩壇上他卻有一定的成就。這里的"酒社"指的是酒館,與他在文學創作上的追求形成了對立。蘇軾以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自己生活中的矛盾和不足的思考。
隨后,詩中出現了"縮頭先夏鱉"的句子,引用了《玉川子》中的典故。夏鱉是一種怕冷的動物,指代蘇軾自己對寒冷的厭惡,他不愿意面對寒冷的冬季。接著,他用"實腹鄙秋蟲"來形容自己,把自己比作了低賤的秋蟲,表達了自己對自身社會地位和境遇的反思。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提到了七夕節的象征物品,如裙垂綠和臉斷紅,暗示著七夕節中的浪漫情感和愛情的渴望。然而,他在舊交中懷念年長的朋友,同時對新進的朋友表示感謝,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感激之情。
最后兩句"袍鶻雙雙瑞,腰犀一一通"表達了對友情的祝福,袍鶻和腰犀都是吉祥的象征物,希望朋友們都能得到好運和吉祥之事。
整首詩以自嘲和幽默的語調,描繪了蘇軾對自身生活和情感狀態的思考。他通過對牛郎和織女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和年齡增長的認識。他在詩中表達了對酒宴生活和文學創作之間的矛盾,同時對自己的文學成就表示自豪。他引用了《玉川子》中的典故,表達了對寒冷和社會地位的反思。在最后部分,他以七夕節的象征物和友情之祝福來結束詩篇。
這首詩詞通過幽默和自嘲的手法,展現了蘇軾對生活、年齡和友情的思考。他以詼諧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酒宴和文學創作之間的矛盾,以及對寒冷和社會地位的反思。整首詩詞充滿了對時光流逝和成長的洞察,同時也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