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 / 作者:蘇軾 |
我雖不解飲,把盞歡意足。
試呼白發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
與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葉空殘綠。
如今莫問老與少,兒子森森如立竹。
黃雞催曉不須愁,老盡世人非我獨。
|
|
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解釋:
《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是蘇軾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雖然我不習慣飲酒,但舉杯之間充滿了歡樂。請讓我喚起白發感嘆歲月匆匆,讓歌聲如黃雞催醒黎明。與你同年同科,卻像是相隔一個早晨,我破舊的衣袍上殘留著霜葉,而你的新綠已經落盡。如今不必問誰老誰少,我的兒子們如同竹子般茁壯。黃雞催曉的時刻無需憂愁,老去是世人共同的經歷,而非我獨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雖然他自己并不習慣飲酒,但在這場酒宴上,他感受到了無盡的歡樂。他呼喚著白發的人們感慨光陰的匆忙,讓歌聲如黃雞一樣喚醒黎明。他與同年同科的朋友們雖然曾經一起追求夢想,但現在卻像是相隔了很久很久,他身上的衣袍已經陳舊而殘破,而朋友們的新綠卻已凋零。他表示現在無需糾結于誰年輕誰年老,他的兒子們正在茁壯成長,就像竹子一樣挺拔。黃雞催醒黎明的時刻會到來,老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不只是他一個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飲酒作為背景,通過描繪人生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他雖然不習慣飲酒,但在與朋友們一起暢飲的時刻,他體驗到了酒所帶來的歡樂和情感交流。他通過喚起白發感嘆歲月匆匆,讓歌聲催醒黎明的比喻,表達了對光陰流逝的感慨和對時光的珍惜。
詩中的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指的是與臨安地區官員中的同年同科的人們一同飲酒。蘇軾與這些同年同科的朋友們本是志同道合、共同追求功名的人,但如今各自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們之間的距離漸行漸遠。蘇軾用敝袍霜葉空殘綠來描繪自己的衰老和滄桑,而朋友們的新綠已經凋謝,暗示了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變遷。
最后幾句表達了蘇軾對年齡的淡然態度。他不再在意老與少的區別,而是看重自己的兒子們正在成長,象征著希望和未來。他認識到黃雞催曉的時刻會到來,不必擔憂年華的流逝,因為老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而不僅僅是他一個人。
整首詩詞通過對飲酒場景的描寫,抒發了蘇軾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他以自己不擅長飲酒的身份,透過酒宴中的歡樂和情感交流,表達了對光陰匆匆的思考和對人生的珍惜。詩中運用了比喻和對比手法,將白發感秋人、黃雞催曉、敝袍霜葉和兒子如立竹等形象描繪得深情而富有意境。整首詩詞表達了對時間的無情感慨和對生命的深沉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