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玲瓏山 / 作者:蘇軾 |
何年僵立兩蒼龍,瘦脊盤盤尚倚空。
翠浪舞翻紅罷亞,白云穿破碧玲瓏。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巖前巧貯風。
腳力盡時山更好,莫將有限趁無窮。
|
|
登玲瓏山解釋:
《登玲瓏山》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年僵立兩蒼龍,
瘦脊盤盤尚倚空。
翠浪舞翻紅罷亞,
白云穿破碧玲瓏。
三休亭上工延月,
九折巖前巧貯風。
腳力盡時山更好,
莫將有限趁無窮。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蘇軾登上玲瓏山的景象和感受。他用凝重的語言描繪了山峰的形態和云霧的變化,同時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
賞析:
《登玲瓏山》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山峰的壯麗景色。詩中的"兩蒼龍"指的是山峰高聳入云的形狀,給人一種挺拔筆直的印象。"瘦脊盤盤尚倚空"形象地描繪了山峰的形態,似乎是一條延伸到天空的瘦長脊背。蘇軾運用了"翠浪舞翻紅罷亞"的描寫手法,將山上的樹木和云霧比喻為翠綠的波浪,穿插其中的紅色映襯出山峰的壯麗景色。"白云穿破碧玲瓏"表現了云霧的變幻,仿佛云霧穿透了碧藍的天空,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的思考。"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巖前巧貯風"描寫了山峰上的亭臺和巖石,以及周圍的景物。"腳力盡時山更好,莫將有限趁無窮"是蘇軾對生命和人生的思考,他認為人的壽命有限,應當珍惜現在的時光,不要將有限的時間浪費在無謂的追求上,而是應該去欣賞和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詩以山峰的壯麗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蘇軾對自然之美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和豐富的意境,展現了他的詩人才華和對自然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