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狂接輿歌 / 作者:曹勛 |
世謂夷齊以為溷兮,指箕子而為愚。
既采薇以餓死兮,又被發(fā)而為奴。
鏌铘見棄於鉛刀兮,魚目寶於隋珠。
彼蜂蛭之隱微兮,安能語神岳而觀清都。
已乎已乎,無為察察而辨璠玙與碔砆。
|
|
楚狂接輿歌解釋: 《楚狂接輿歌》是宋代文學(xué)家曹勛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楚狂接輿歌》中文譯文:
世人說我瘋癲不堪,嘲笑我像箕子一樣愚蠢。
我曾為了采摘薇草而挨餓死,又曾為奴役而剃發(fā)。
我的鏌铘之才被鉛刀所遺棄,魚目之珍藏于隋珠之間。
那些蜂蠆之微小,如何能理解神岳的崇高和清都的壯麗?
已經(jīng)了啊,無法察覺和辨別那珍貴的玉器和琉璃器。
詩意和賞析:
《楚狂接輿歌》以自嘲和反諷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觀念和價值體系的顛覆和反抗。詩中的“楚狂”指的是詩人自己,他以一種狂放的姿態(tài),對于世人的評論和評判保持著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
詩人通過描述自己被世人視為瘋狂和愚蠢的行為,揭示了他對于世俗規(guī)范和權(quán)威的不屑和拒絕。他以饑餓和奴役來形容自己的經(jīng)歷,表達了對于個體自由和尊嚴的追求。
詩中提到的“鏌铘”是一種古代的音樂器,被鉛刀所棄,象征著詩人的才華和才情被現(xiàn)實所忽視和遺棄。而“魚目”和“隋珠”則是指珍貴的寶物,暗示詩人的價值和才華被埋沒在瑣碎和功利的世俗之中。
最后,詩人以“蜂蛭”之微小來對比“神岳”和“清都”,表達了他對于崇高和壯麗的向往,以及對于現(xiàn)實的無奈和困頓。最后兩句“已乎已乎,無為察察而辨璠玙與碔砆”,表達了詩人對于人們對于價值的判斷和辨別的懷疑和質(zhì)疑。
《楚狂接輿歌》展現(xiàn)了詩人對于個體尊嚴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和批判。通過自嘲和反諷,詩人表達了對于世俗價值觀的顛覆和對內(nèi)心世界的追求,展示了他獨立思考和獨特感悟的精神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