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山新開徑 / 作者:蘇軾 |
藤梢橘刺元無路,竹杖棕鞋不用扶。
風自遠來聞笑語,水分流處見江湖。
回觀佛骨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壺。
野客歸時山月上,棠梨葉戰(zhàn)暝禽呼。
|
|
寶山新開徑解釋:
《寶山新開徑》是蘇軾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寶山新開徑,
A new path opens in Baoshan,
藤梢橘刺元無路。
Where vine tendrils and orange thorns block the way.
竹杖棕鞋不用扶,
With a bamboo staff and straw shoes, no assistance is needed,
風自遠來聞笑語。
The wind carries laughter from a distance.
水分流處見江湖。
Where the water flows, the river is seen.
回觀佛骨青螺髻,
Looking back, one sees the green coiled hair of a Buddhist relic,
踏遍仙人碧玉壺。
Having walked through the jade pot of immortal beings.
野客歸時山月上,
When the traveler returns, the mountain moon rises,
棠梨葉戰(zhàn)暝禽呼。
The leaves of pear and crabapple trees rustle in the evening with the call of birds.
詩意:
《寶山新開徑》是一首描寫自然山水和人生境遇的詩詞。詩中描述了一位自由自在的行者,他穿過藤梢和橘刺,不依賴任何輔助工具,自由自在地行走。風從遠方吹來,傳遞著歡笑聲,水流經(jīng)過的地方映照出江湖的景象。回首望去,可以看到佛教遺物的青色頭發(fā),也經(jīng)歷過仙人的碧玉壺。當歸途的旅客回來時,山上的月亮升起,棠梨樹葉在黃昏中與鳥兒的呼喚聲一起沙沙作響。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述行者的旅程和所見所聞,抒發(fā)了詩人對自由自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之情。行者不受藤梢和橘刺的阻礙,表現(xiàn)出堅韌和勇氣,他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支持,自由地行走于山水之間。風從遠處吹來,傳遞了歡樂的聲音,水流經(jīng)過的地方映照出江湖的景象,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詩中還描繪了人與佛教和仙人的關(guān)系,回首望去,可以看到佛教遺物和仙人的碧玉壺,暗示了詩人對超越塵世的向往。最后,當旅客歸來時,山上的月亮升起,棠梨樹葉與鳥兒的呼喚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溫馨的氛圍。
《寶山新開徑》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行者的旅程,表達了蘇軾對自由、和諧和超越的追求。詩詞的語言簡練而意境深遠,展現(xiàn)了蘇軾獨特的詩人才華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它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力量,同時也引發(fā)了對人生境遇和超脫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