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樂府十篇·帝有虞氏樂歌 / 作者:曹勛 |
庶揖讓以敉寧兮傳諸罔極,世不乏圣兮惟皇與直。
俾帝堯之至公兮,終維斗之不忒。
|
|
補樂府十篇·帝有虞氏樂歌解釋: 《補樂府十篇·帝有虞氏樂歌》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補充的樂府十篇中,有一首名為《帝有虞氏樂歌》的詩歌。庶民互相敬讓以達到和諧,傳承至今無違逆之者,世間并不缺少圣人,只有皇帝和直言不諱者才是圣人。使帝堯的至公精神永存,堅定如北斗星不改變。
詩意:
《帝有虞氏樂歌》通過歌頌帝堯時代的社會和諧和圣人的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和個人道德價值的謳歌和追求。詩中提到了庶民互相敬讓,傳統道德觀念得以延續至今,同時強調了當時只有皇帝和直言不諱者才能被稱為圣人。最后,詩人通過比喻,將帝堯的至公精神與北斗星的恒定不變相提并論,贊美了帝堯的高尚品德和領導才能。
賞析:
《帝有虞氏樂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社會和個人道德的思考和贊美。詩中的庶民敬讓和圣人的形象,呼應了傳統禮教觀念,強調了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在古代社會中,皇帝被視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而直言不諱者則被認為是能夠直抒胸臆、忠言逆耳的賢者。通過將這兩者與圣人相提并論,詩人表達了對道德高尚和領導能力出眾的人的崇敬。
最后兩句中的比喻,將帝堯的至公精神與北斗星的恒定不變相聯結,賦予了帝堯的品質以永恒的意義。北斗星作為恒定不變的天體,象征著帝堯的高尚品格和不變的道德準則。這一形象的運用,使詩詞更富有感染力和內涵,深化了對帝堯時代的贊美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
總體而言,《帝有虞氏樂歌》通過歌頌帝堯時代的和諧社會和圣人的品質,以及對道德價值的追求,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對高尚品德的贊美。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作者對社會倫理和個人道德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