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鄭康道二首 / 作者:曹勛 |
耕隱春江水盡頭,一廛已自鄙通侯。
好辭遽作春半別,歸意欲兼天際流。
我尚未栽三徑竹,君能先泛五湖舟。
要來便作乘風客,莫使煙光有許愁。
|
|
和鄭康道二首解釋: 《和鄭康道二首》是宋代曹勛的詩作。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鄭康道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自身生活的反思和向往。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耕隱春江水盡頭,
一廛已自鄙通侯。
好辭遽作春半別,
歸意欲兼天際流。
詩人以耕隱春江水盡頭為景,暗示自己生活在邊遠的地方,與世隔絕。一廛自鄙通侯,表明他的地位雖然微不足道,但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平凡的生活。好辭遽作春半別,詩人雖然善于言辭,但在春天即將結束時,卻突然產生了離別的念頭。歸意欲兼天際流,他的歸意和思念之情愿意超越天際流動,超脫塵世之外。
我尚未栽三徑竹,
君能先泛五湖舟。
要來便作乘風客,
莫使煙光有許愁。
詩人表示自己尚未有機會栽種竹子,象征著他的生活仍然樸素簡單。而友人鄭康道卻已經泛舟五湖,展開了壯游之旅。要來便作乘風客,詩人期待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像鄭康道一樣,成為乘風破浪的旅行者。莫使煙光有許愁,詩人希望鄭康道的旅途順利,沒有任何煩惱和憂愁。
這首詩詞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自己平凡生活的反思和對遠方的向往。通過詩意的表達,詩人抒發了自己對友情和理想的渴望,同時也傳遞出對自由、追求和無限可能的向往。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給人以意境明快、清新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