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鄭吏部出使二首 / 作者:曹勛 |
生靈涂炭帝興憐,攬轡公應原著鞭。
禹貢山川仍舊貫,漢時戶口失殘編。
交征夷夏疑非古,積弊公私不記年。
且乞韓州風信好,二君歸計托樓船。
|
|
送鄭吏部出使二首解釋: 詩詞:《送鄭吏部出使二首》
生靈涂炭帝興憐,
攬轡公應原著鞭。
禹貢山川仍舊貫,
漢時戶口失殘編。
交征夷夏疑非古,
積弊公私不記年。
且乞韓州風信好,
二君歸計托樓船。
中文譯文:
看到百姓民眾生活困苦,帝王應該憐憫;
掌握權力的官吏應該秉持初心來施行政策。
古代禹貢的山川景物依然存在,
但漢代的戶籍卻已經失去了完整的編制。
對于征收的稅款和夷夏之地的疑問,可能與古代的情況不符,
長期存在的弊端既不分公共也不分私人,不分年代。
我請求韓州的風傳遞好消息,
兩位君子歸來的計劃寄托在海上的船只上。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曹勛所作,主題是送別鄭吏部出使的兩首詩。詩中揭示了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和不公平待遇。作者以生靈涂炭形容民眾的困苦,呼吁帝王能夠關心百姓,官吏應當秉持公正的原則行事。他提到了禹貢的山川依然存在,但是漢代的戶籍卻失去了完整的編制,暗示了社會秩序的混亂和舊制度的衰落。詩中還涉及到對征收和治理的質疑,認為現實狀況與古代制度不符,以及長期存在的弊端無論是公共還是私人都無法擺脫,不分時間。最后,作者希望通過韓州的風傳遞好消息,期待兩位君子能夠平安歸來,將希望寄托在船只上。
賞析:
這首詩以深沉的語言描繪了當時社會的苦難和困境,體現了宋代社會的浮躁與動蕩。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改革的呼喚,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秩序和民生狀況的關切。詩中對禹貢和漢代戶籍的提及,暗示了歷史的連續性和變遷,以及當時社會制度的不完善和衰落。作者以生靈涂炭和積弊公私等形象的描繪,凸顯了社會的不公和困境。最后,通過向韓州的風傳遞希望,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和改變的渴望。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