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晁同年九日見寄 / 作者:蘇軾 |
仰看鸞鵠刺天飛,富貴功名老不思。
病馬已無千里志,騷人長負一秋悲。
古來重九皆如此,別后西湖付與誰。
遣子窮愁天有意,吳中山水要清詩。
|
|
和晁同年九日見寄解釋:
《和晁同年九日見寄》是蘇軾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仰看鸞鵠刺天飛,
富貴功名老不思。
病馬已無千里志,
騷人長負一秋悲。
古來重九皆如此,
別后西湖付與誰。
遣子窮愁天有意,
吳中山水要清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他仰望天空,看到鸞鵠高飛,意味著追求卓越和超越常人的追求。然而,對于富貴和功名,他已經不再思念,意味著他已經超越了物質追求的束縛。病馬已經無法實現千里奔馳的志向,騷人(指自己)長久以來承載著秋天的悲傷。他認為古往今來,重陽節都有這樣的情感和境遇,而離別之后,他心中珍愛的西湖又歸誰所有呢?他認為這是天意所為,遣送自己的兒子遠走他鄉,他的愁苦也是有一番意義的。吳中的山水景色必將激發出清新的詩意。
賞析:
蘇軾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超越和對人生的深思。他用鸞鵠刺天飛的形象來比喻追求卓越和超越常人的心境,同時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淡漠態度。他通過病馬和秋悲的描寫,凸顯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悲傷。他認為重陽節的情感和離別后的思念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他心中的西湖又將歸于何人,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離散。最后,他認為天意導致了兒子遠走他鄉,這種遣送之苦也是有一番意義的,吳中的山水景色將激發出他清新的詩意,表達了對藝術追求的堅持和執著。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在人生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慨。他以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為線索,展示了他對功名富貴的超越和對藝術追求的堅持。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是蘇軾優秀詩作的代表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