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道再遇竹冠輒和來韻見鄙愫二首 / 作者:曹勛 |
惟公秉操如仙官,一任酷暑兼祁寒。
存心香火接造物,達誠果再逢竹冠。
應言蓬萊有至樂,六十九洞無纖惡。
松姿鶴態不復老,琪蕊瑤房未嘗落。
上庵至真聞屢過,口付訣自相琢磨。
公今得妙騰逸駕,我嗟老景飛輕梭。
原投黃寧拯將溺有香,一瓣致禮敬誦生神歌。
|
|
王正道再遇竹冠輒和來韻見鄙愫二首解釋: 《王正道再遇竹冠輒和來韻見鄙愫二首》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王正道,你的操守像仙官一樣高潔,
忍受著酷暑和嚴寒。
你心懷敬畏,承接著造物主的香火,
真誠達成了再次相遇的愿望。
有人說蓬萊仙山有至樂,
六十九洞沒有一絲污染。
松樹仍然挺立,鶴依然飛翔,
琪花和瑤房永不凋零。
我曾經去過上庵至真的地方,
口訣交給彼此琢磨。
你現在得到了妙騰逸的駕馭,
而我卻感嘆著年華飛逝,輕梭難追。
我原本想投黃寧尋求拯救,
獻上一瓣花,向生命之神歌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曹勛寫給王正道的贊頌之作。王正道被描繪成一個操守高潔的人,忍受著極端的氣候,卻依然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他心存敬畏,承擔起守護香火傳承的責任,最終實現了與竹冠再次相遇的心愿。
詩中提到蓬萊仙山和六十九洞,象征著純凈和無瑕的境界。松樹和鶴是長壽和祥瑞的象征,它們的形象展示了歲月無法侵蝕的精神風貌。琪花和瑤房則象征美麗和純潔,暗示著王正道的高尚品德和不朽的靈魂。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向王正道表達了自己的羨慕之情。作者曾與王正道一起探討修行的訣竅,但如今王正道已經達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而作者卻感嘆光陰易逝,追趕時光的速度有限。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王正道的敬佩和對自身境遇的反思。作者原本打算向黃寧尋求拯救,但現在只能獻上一瓣花,向生命之神表達敬意和歌頌。
這首詩通過對王正道的贊頌和自我反思,展現了作者對高尚品德和不朽精神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光陰易逝和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以婉轉的語言和精致的意象,將人物形象與自然景物相結合,構建了一幅富有哲理的畫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