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仲屯田次韻 / 作者:蘇軾 |
秋來不見渼陂岑,千里詩盟忽重尋。
大木百圍生遠籟,朱弦三嘆有遺音。
清風卷地收殘暑,素月流天掃積陰。
欲遺何人賡絕唱,滿階桐葉候蟲吟。
|
|
答仲屯田次韻解釋:
《答仲屯田次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來不見渼陂岑,
千里詩盟忽重尋。
大木百圍生遠籟,
朱弦三嘆有遺音。
清風卷地收殘暑,
素月流天掃積陰。
欲遺何人賡絕唱,
滿階桐葉候蟲吟。
詩詞的中文譯文:
秋天到了,我再也沒有見到渼陂山的陡峭的山峰。
千里之外的詩人們突然又相聚在一起。
高大的樹木發出了遙遠的聲音,
紅色的弦三次嘆息,留下了遺憾的音響。
清風吹走了殘留的暑氣,
明亮的月亮流過天空,掃除了積存的烏云。
我想留下一首絕妙的詩歌留給誰呢?
滿階的桐葉等待著蟲兒的吟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詩人的感受,展現了蘇軾對自然和詩歌的熱愛。首先,詩人描述了自己在秋天沒有再見到渼陂山的美景,渼陂山是詩人常去的地方,它的陡峭山峰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然后,詩人表達了在千里之外的地方,詩人們突然又相聚在一起,彼此交流、互相啟發,形成了一種詩盟的氛圍。
接下來,詩人以自然景象來表達詩歌的情感。他描繪了高大的樹木發出的遠遠的聲音,這種聲音使人聯想到自然的韻律和音樂。朱弦三嘆表示琴弦在演奏時發出的嘆息聲,表達了詩人對音樂的思考和遺憾。這些描寫展示了詩人對自然聲音的敏感和詩歌的感悟。
然后,詩人通過描繪清風吹走殘暑和明亮的月亮掃除烏云的景象,揭示了秋天的涼爽和明亮的氣氛。這種清新的氣息和明亮的月光為詩人提供了創作的靈感和思考的空間。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他想留下一首絕妙的詩歌,賦予它深遠的意義,但他不確定應該把這首詩留給誰。滿階的桐葉等待著蟲兒的吟唱,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詩人的孤寂。詩人在此表達了對自己詩歌創作價值和傳承的思考,以及對存在的不確定性的思考。
總的來說,《答仲屯田次韻》通過對秋天景色和詩人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蘇軾對自然和詩歌的熱愛,并通過在自然景象中尋找啟示和表達情感,探討了詩人對于詩歌創作的思考和存在的不確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