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邯鄲 / 作者:曹勛 |
恭持天子節,再經邯鄲城。
斷垣四頹缺,草樹皆欹傾。
慨念全趙時,英雄疲戰爭。
殆及五季末,瓜分無定盟。
慨念藺君高,璧亦安所盛。
翩翩魏公子,有德勝所稱。
殆今已千年,廢臺漫崢嶸。
趙民尚自若,歌舞娛春榮。
金石絲簧奏,仿佛余新聲。
興廢乃爾爾,人事徒營營。
望城只嘆息,盡付西山青。
|
|
過邯鄲解釋: 《過邯鄲》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詩人游歷邯鄲城為背景,表達了對昔日趙國繁榮和英雄壯舉的懷念,以及對如今荒涼景象和社會動蕩的感嘆。
詩詞描繪了邯鄲城的凄涼景象,城墻已經崩塌,草木傾斜。這一景象喚起了詩人對昔日趙國的懷念,趙國當時英雄輩出,但如今已經疲于戰爭,國家瓦解,盟約不再牢固。詩人也懷念了以藺相如為代表的趙國賢臣,以及魏國的公子(可能指魏安僖王),他們德行高尚,受人稱頌。
詩人通過對比邯鄲的廢墟和昔日的輝煌,表達了對時光的感慨。已經過去了千年,邯鄲城已經廢棄,昔日的繁華早已消逝。然而,趙國的民眾仍然保持著樂觀和自若的態度,歌舞春天的氣息依然存在。金石、絲竹和簧樂的奏響仿佛傳來新聲,這種景象使人聯想到過去的輝煌。
整首詩以邯鄲城的衰敗為象征,抒發了對興衰更迭和人事變遷的無奈。詩人最后以對邯鄲城的凄涼景象的嘆息作為結束,將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融為一體,將這種感慨寄托于西山的青色之中。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邯鄲城的景象,表達了對昔日輝煌和英雄壯舉的懷念,以及對如今荒涼和社會動蕩的感嘆。詩人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展現了興衰更迭和人事變遷的無常性,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意深遠,通過景物描寫和寓意的運用,傳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歷史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