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箕山操 / 作者:曹勛 |
草可以為衣兮,木可以為廬。
水清石白兮,渴飲有時而饑食有余。
止不知其吾之有影兮,而行不知其吾之有軀。
彼日月之自明兮,吾又安知其所如。
|
|
箕山操解釋: 《箕山操》是宋代文學家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草可以為衣兮,木可以為廬。
草可以作衣服,木可以建造房屋。
水清石白兮,渴飲有時而饑食有余。
水清澈,石頭潔白,渴時能喝飽,饑時有余糧。
止不知其吾之有影兮,而行不知其吾之有軀。
無法知曉自己有沒有影子,行走時無法感知自己的身體。
彼日月之自明兮,吾又安知其所如。
那邊的太陽和月亮自己照耀,而我又怎么能知道它們的位置呢。
詩意解析:
《箕山操》通過描繪自然界的景物和隱喻,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對于自身存在的思考。詩中描述了草木食衣住的功能,以及水和石頭的清澈潔白,展現了自然界的豐富和美好。然而,詩人在描述自己的存在時,卻感到自己無法感知自己的影子和身體,暗示了人對于自身的認知和理解的局限。最后,詩人提出了思考,他認為就像太陽和月亮自己照耀而無需他人的指引,自己也應該尋找自己的方向。
賞析:
《箕山操》以簡潔明快的文字,描繪了自然界的景物,并通過隱喻表達了人對于自身存在的思考。詩人通過對于草木、水石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豐富和美好,同時也凸顯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描寫自己的存在時,詩人運用對比手法,表達了對于自身認知的困惑和迷惘。最后,詩人以太陽和月亮的自明為例,呼喚人們尋找自己的方向,獨立思考,不受他人的影響。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引發人們對于人生意義和自我認知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