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歸天臺 / 作者:曹勛 |
山中小筑枕溪流,卻踏紅塵笑拙謀。
鬢點吳霜今已才,兒皆楚語只堪愁。
猿驚鶴怨事偶爾,燕語鶯啼春罷休。
每與兒曹話歸計,一簾清夢繞滄洲。
|
|
思歸天臺解釋: 《思歸天臺》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山中的小屋枕著溪水流動,
卻踏上紅塵,笑著對自己的平凡計劃。
鬢發上已經有了吳國的霜,
我的孩子們都只會說楚地的語言,令我感到愁緒萬千。
猿猴的驚叫,鶴鳥的怨嘆,時而聞之,
燕子的啁啾,黃鶯的啼叫,春天漸漸平息。
每次與我兒曹談論歸程的計劃,
一簾清夢就在滄洲上纏繞。
詩意:
《思歸天臺》以山中小屋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歸鄉的思念之情。詩人置身于山水之間,面對紛繁的世俗紅塵,卻依然能保持笑對平凡的心態。他的鬢發已經有了吳國的霜,而他的孩子們卻只會說楚地的語言,這讓他心生愁緒。詩中也描繪了猿猴的驚叫和鶴鳥的怨嘆,以及燕子和黃鶯的春聲,這些自然景物的變化象征著世事的更迭與時光的流轉。每次與兒子曹勛談論回鄉的計劃,詩人都會陷入一種溫馨而夢幻的情境,沉浸在清夢之中。
賞析:
《思歸天臺》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詩人通過對山水、孩子、自然聲音的描繪,表達了對歸鄉的思念和對紛繁世俗的超脫。他以山中小屋作為自己的歸處,將紅塵和平凡笑對,展現了一種超然的境界。詩中的山水、動物和季節變化等意象,與詩人內心的愁緒、思鄉之情形成鮮明的對照,使詩歌更加生動真實。詩人與兒子的對話,更增添了一種親情的溫暖,將詩歌的意境進一步擴展,使讀者感受到一種寧靜、夢幻的歸鄉情懷。整首詩以其簡潔而凝練的語言,以及對情感和意象的準確把握,展現了曹勛獨特的詩歌才華,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在紛繁世事中對歸鄉情懷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