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上月 / 作者:曹勛 |
皎皎天上月,隨人如有情。
何當背銀燭,充我如絕纓。
|
|
天上月解釋: 詩詞:《天上月》
朝代:宋代
作者:曹勛
皎皎天上月,隨人如有情。
何當背銀燭,充我如絕纓。
【譯文】
明亮的天上月,仿佛有情似地與人同行。
何時能將它背在銀燭上,猶如點綴在我絕妙的頭飾上。
【詩意】
這首詩《天上月》以描繪月亮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月亮之美的贊美和向往。詩中的月亮被形容為明亮皎潔,宛如一個有情之物,似乎與人們有著某種情感上的共鳴。作者渴望能將這樣的月亮背在銀燭上,使其成為他華麗頭飾的一部分。通過這種想象,詩人展示出對美的追求和對完美的向往。
【賞析】
《天上月》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月亮的美麗和神秘感,通過對月亮的隱喻,抒發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完美境界的向往。詩人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將月亮的明亮和皎潔形容得十分生動,使讀者仿佛能感受到這一美景的存在。詩中的"隨人如有情"一句,表達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與月亮的親近感,將月亮賦予了人性化的特質,使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
詩的后兩句"何當背銀燭,充我如絕纓"則是詩人的遐想和觸動,他希望能夠將這樣美麗的月亮賦予自己,使其成為自身的華麗裝飾。"背銀燭"意味著將月亮鑲嵌在銀燭上,增添燭光的輝煌,而"絕纓"則指代華麗的頭飾。這樣的想象使整首詩增添了一層華美的意境,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美的向往和對完美境界的追求。
《天上月》通過對月亮的描繪和想象,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完美境界的向往,展示了詩人的感性和浪漫情懷。讀者在賞析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月亮的神秘和美麗,同時也可以思考詩人對美的追求與自我實現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