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旨軍前講和得回 / 作者:曹勛 |
仗節親宣詔語還,敢期幼稚得重看。
鐵衣冷掛龍鱗靜,寶劍高藏玉彘寒。
兵甲從今挽河水,兒孫力與復儒冠。
清閑放意山林下,老援何能更據鞍。
|
|
被旨軍前講和得回解釋: 《被旨軍前講和得回》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仗著軍令親自宣布和談的詔令,我敢期望幼稚的心靈能夠得到重視。鐵甲冰冷地掛在龍鱗上靜靜地,寶劍高高地藏在玉彘里冰冷地。從現在開始,戰爭將停止,河水將再次被人們疏導,子孫們將努力學習并重拾儒冠的尊嚴。我將在寧靜的山林中放下一切雜念,但老年人的離退之后,又能否再次駕馭戰馬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在戰爭中經歷和平的官員的心境和感受。詩人通過表達自己親自宣布和談的詔令,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自己所做努力的期待。他希望年輕人的才華和智慧能夠得到重視,為國家的未來做出貢獻。
詩中的鐵甲和寶劍等象征著戰爭和武力,它們冷冷的、靜靜的形象傳達了和平的氛圍。詩人表達了對戰爭的結束和河水重新恢復暢通的期待,意味著國家將重回和平安定的時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個人感慨。他將在寧靜的山林中放下一切雜念,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但他也思考著,當年的英勇之舉過后,老年人是否還能再次執掌權力,駕馭戰馬,這里隱含著對自己離退之后的未來的擔憂和思考。
整首詩通過對和平的向往和個人感慨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期待,展示了對和平與內心自由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戰爭與和平的轉變和人們對此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