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趙周卿 / 作者:曹勛 |
柴扃小隱二林間,德有鄰兮跡遂安。
天派發源公雋秀,客情催老我蹣跚。
松留日腳秋煙薄,塔響風鑾夜月寒。
頗喜笑談皆自在,兵戈聚首蓋良難。
|
|
答趙周卿解釋: 《答趙周卿》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柴扃小隱二林間,
德有鄰兮跡遂安。
天派發源公雋秀,
客情催老我蹣跚。
松留日腳秋煙薄,
塔響風鑾夜月寒。
頗喜笑談皆自在,
兵戈聚首蓋良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隱居在林間的柴門小隱士的生活。他的品德高尚,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安寧祥和。他是天賦異稟的才子,但客情的召喚使他變得蒼老和衰弱。松樹依然挺立,陽光透過稀薄的秋煙照耀下來,夜晚的月光寒冷,塔鐘聲響徹寂靜的夜空。然而,他依然能夠歡笑談笑,自在自得,盡管兵戈紛爭帶來的聚首相見是多么艱難。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柴門小隱士的生活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寧靜和友善的向往,以及對時光流轉不息的思考。詩中的柴門小隱士是一個具有高尚品德和深厚學識的人物,他與鄰居和睦相處,過著寧靜祥和的生活。然而,客情的召喚使他變得蒼老和蹣跚,這也折射出歲月無情的侵蝕。詩中的景物描寫充滿了意境,松樹、秋煙、夜月等元素構成了一幅寂靜而凄美的畫面。盡管兵戈紛爭使人們聚首相見變得艱難,但詩人依然能夠保持自在的心態,歡笑談笑,展現出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態度。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精準的意象,抒發了作者對寧靜與友善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世事無常的思考。它通過描繪小隱士的生活以及周圍自然景物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于內心寧靜、和睦相處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無常和歲月流轉的深沉感慨。這首詩以其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方式,展示了宋代詩歌的特點,同時也讓讀者思考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與自在從容之間的平衡與取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