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題觀堂 / 作者:曹勛 |
松篁深靚隱新宮,十六清真位位同。
笙鶴似臨三境上,佩環應下五云中。
煙霞頓隔塵寰路,道德追還太古風。
固已群仙資圣壽,嵩呼益原祝堯聰。
|
|
恭題觀堂解釋: 《恭題觀堂》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色幽美的觀堂,以及其中展示的十六位清真人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篁深靚隱新宮,
觀堂中松樹和竹林深深蔥蘢,掩映著這座宛如仙境的新宮殿。
十六清真位位同。
其中展示的十六位清真人物,各具特色,莊嚴肅穆,彼此平等。
笙鶴似臨三境上,
笙簫的聲音和仙鶴的飛舞仿佛置身于上古神仙的境界。
佩環應下五云中。
佩戴著環狀玉飾,應和著飄浮在空中的五彩云霞。
煙霞頓隔塵寰路,
煙霧和霞光分隔開塵世和凡俗的道路,
道德追還太古風。
這里的景色和氛圍使人聯想到遙遠的古代,追溯道德的根源和太古的風韻。
固已群仙資圣壽,
這片仙境已經成為眾多神仙長生不老的資糧,
嵩呼益原祝堯聰。
嵩山的神靈呼喚著并祝福著堯帝的聰明才智。
這首詩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祥和而幽美的仙境景象。觀堂中松樹和竹林交相輝映,清真人物形象莊嚴肅穆,仿佛置身于上古神仙的境界。煙霧和霞光將凡俗世界與這片仙境分隔開,使人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與純凈。整首詩透露出一種追求道德和精神境界的意境,展示了中國古代文人對于傳統美德和古代風韻的向往。詩中還融入了對于嵩山神靈和堯帝的稱頌,顯示了作者對于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尊崇之情。通過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對于理想境界和傳統價值觀的追求,以及他們對于美好仙境的想象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