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厭厭 / 作者:曹勛 |
厭厭夜飲忘更深,客不來辭主有情。
僮仆觸屏成蝶夢,姬姜擫笛作蟬聲。
月如有待行行慢,風不生嗔細細清。
萍散人生何可料,嬋娟千里共交盟。
|
|
厭厭解釋: 《厭厭》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厭厭》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厭厭夜飲忘更深,
客不來辭主有情。
僮仆觸屏成蝶夢,
姬姜擫笛作蟬聲。
月如有待行行慢,
風不生嗔細細清。
萍散人生何可料,
嬋娟千里共交盟。
詩意:
《厭厭》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感受。詩中融入了對客人不來的遺憾之情,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思索與反思。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烘托,詩人傳達了一種懷念和渴望的情感。
賞析:
詩詞開篇以“厭厭夜飲忘更深”描繪了夜晚獨飲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寂寞和無奈之情。接著,詩人以客人未至來形容自己的孤獨,但又以“辭主有情”表達了對客人的期待和溫情。這種對待客人的態度,既有遺憾,又有真摯的情感。
接下來的兩句“僮仆觸屏成蝶夢,姬姜擫笛作蟬聲”運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幻想和遐想的追求。這種遐想將現實世界與虛幻的幻境相結合,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世界。
詩的后半部分以“月如有待行行慢,風不生嗔細細清”表達了對時間的漫長等待和對細微之物的敏感觀察。這兩句通過對月和風的形容,展示了詩人對細節的關注和對生活瑣事的重視。
最后兩句“萍散人生何可料,嬋娟千里共交盟”以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幻。它們通過“萍散”來比喻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而“嬋娟千里共交盟”則傳遞了對情感和約定的珍視。
總的來說,曹勛的《厭厭》以細膩的語言描繪了夜晚的情景和詩人內心的情感體驗,通過巧妙的意象與隱喻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世界和對生活的思考。這首詩詞充滿了詩人對客人、幻想和生活的深情與思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