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同官問耳疾六首 / 作者:曹勛 |
鐘鼓嗟無與,衰殘亦任時。
歲華髭鬢上,心事永云知。
尚若泠然善,何能養就兒。
數篇存雅道,三復愧新詩。
|
|
和同官問耳疾六首解釋: 《和同官問耳疾六首》是宋代曹勛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鐘鼓嗟無與,
衰殘亦任時。
歲華髭鬢上,
心事永云知。
尚若泠然善,
何能養就兒。
數篇存雅道,
三復愧新詩。
中文譯文:
鐘鼓悲傷無人能共鳴,
衰老殘破也順應時勢。
歲月的痕跡在髭須和白發上,
內心的事情永遠被云所知。
尚且如此平靜善良,
又怎能培養出有出息的兒子。
幾篇存留著深奧雅致的詩文,
三度重讀而愧對新的詩作。
詩意和賞析:
《和同官問耳疾六首》是曹勛寫給同僚的一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詩中的鐘鼓象征著光陰的流逝,它們悲傷地敲打著,但卻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義和感受。作者自認為已經衰老殘破,但卻接受了時光的安排,順從其中。歲華的痕跡已經在作者的髭須和白發上留下,而內心的苦衷卻永遠只能被云所知,也就是說,只有作者自己明白其中的心事。
詩的下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和對子嗣成長的擔憂。作者自謙說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之人,盡管內心善良,但卻沒有辦法培養出有出息的兒子。這種自責和擔憂在詩中表現得深沉而真實。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詩作的自省和謙遜。作者承認自己的詩才有限,與前輩的雅致之作相比,自己的作品顯得愧對。這是一種對前輩文人的敬意和自我反省的表現。
整首詩以自省和憂慮之情融入時光流逝的意象,展現出作者對自身處境的深思和對文學創作的謙遜態度。通過對個體的感受和內心的矛盾的描繪,該詩呈現出了一種普遍的人生哲理,引發讀者對于時光流轉、人生價值和藝術創作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