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同官問耳疾六首 / 作者:曹勛 |
中原困戎馬,久欲謁明時。
文軌雖非昔,英雄似未知。
寰中無好漢,帳下得豬兒。
慨念燕然勒,終還吉甫詩。
|
|
和同官問耳疾六首解釋: 《和同官問耳疾六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中原困戎馬,久欲謁明時。
文軌雖非昔,英雄似未知。
寰中無好漢,帳下得豬兒。
慨念燕然勒,終還吉甫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時局和人才荒的感慨。詩人身處中原地區,戰亂連綿不斷,使得文人多年渴望著能夠親身謁見明君,希望能夠有機會為國家盡忠。然而,現實中的政治環境已經與過去不同,詩人感嘆文人的地位已經不再像古時那樣受到重視,而英雄們也似乎沒有被認識和賞識。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很難找到真正的英雄,只能在帳下找到一些無關緊要的人物,甚至是一些毫無價值的庸者。詩人對于過去曾經有著輝煌歷史的燕然勒(指北方邊塞的邊將)的悲嘆,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最終還是要回歸吟詠吉甫(指詠史詩)的境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當時時局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身世和時代的思考。詩人對于中原地區長期受到戰亂困擾的狀況深感痛心,并表達了自己一直以來想要為國家盡忠的渴望。然而,他對于現實的政治環境感到失望,認為文人的地位已經不如古時受到重視,英雄們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賞識。在混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英雄變得困難,而只能在帳下找到一些無足輕重的人物。詩人對于過去英勇的燕然勒的悲嘆,顯現了對輝煌歷史的懷念和對時代變遷的無奈。最后,詩人表示自己最終還是要回歸吟詠吉甫的狀態,這也是他對于自己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追求的體現。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潔而精準的文字,傳達出了詩人對于時代和人才荒的憂慮和思考。同時,詩人的情感抒發和對過去輝煌的回憶,使得這首詩詞更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引發讀者對于社會現實和個人價值追求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