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琵琶) / 作者:曹勛 |
弦泛龍香細撥,聲回花底鶯雛。
低眉信手巧工夫。
猶帶巫煙楚雨。
人占東風秀色,花籠寶髻真珠。
錦條金鳳要人扶。
只恐乘鸞飛去。
|
|
西江月(琵琶)解釋: 《西江月(琵琶)》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弦聲漾動,如同龍形浮動,音調細膩而芬芳,輕撥之間,聲音如回蕩在花叢深處的幼雀鳴叫。低眉吟唱,信手而來的靈巧技藝,仿佛也似從巫山上飄來的煙雨。人們在清晨占領了東風,展示出秀麗的容顏,花朵仿佛編織了寶髻,鑲嵌著真珠。錦繡的帶子上還有金鳳飛舞的圖案,需要有人扶持。只是擔心這美好的時光就像乘著仙鸞的飛翔,轉瞬即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琵琶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琵琶的美妙音韻。首句“弦泛龍香細撥”以直接、生動的語言,表達出弦聲如龍形飄動的形象,將琵琶音樂的聲音和形態融合在一起。接著,“聲回花底鶯雛”用鮮明的對比,形容琵琶聲回蕩在花叢中,如同雛鳥鳴叫,將聲音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增強了詩意的意境。
詩人通過“低眉信手巧工夫”表達了琵琶演奏的技巧與深情。這句描寫折射出琵琶演奏者技藝高超的形象,同時也蘊含了詩人對音樂家的贊美。詩中的“巫煙楚雨”則以浪漫的意象,為琵琶音樂營造了一種神秘的情感氛圍。
接下來,詩人以“人占東風秀色”描述清晨的美好景象,借此將音樂家與優美的自然景色相互融合,彰顯了人與環境的和諧。他繼續以“花籠寶髻真珠”表現女性的華美容顏,將琵琶的音樂與女性的美麗聯系起來。
最后兩句“錦條金鳳要人扶,只恐乘鸞飛去”用意境豐富的比喻,暗示了美好時光的短暫和轉瞬即逝,這也讓詩意更具深刻的含義。通過琵琶的音樂與女性之美,詩人表達了對美好瞬間的珍惜,同時也勾勒出琵琶音樂的柔美、優雅與流轉的情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琵琶音樂、自然景色和女性美的描繪,以及隱含的時光流轉意象,塑造了一幅唯美、優雅的畫面,將音樂、自然和人性融為一體,流露出濃郁的情感和對美好瞬間的珍惜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