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端叔從辟中山 / 作者:秦觀 |
人畏朔風聲,我聞獨寬懷。
豈不知凜冽,為自中山來。
端叔天下士,淹留蹇無成。
去從中山辟,良亦慰平生。
與君英妙時,俠氣上參天。
孰云行半百,身世各茫然。
當時兒戲念,今日已灰死。
著書如結氂,聊以忘憂耳。
駸駸歲乃盡,淮海歸無期。
功名良獨難,雖成定奚為。
念君遠行役,中夜憂反側。
攬衣起成章,贈以當馬策。
|
|
送李端叔從辟中山解釋: 詩詞:《送李端叔從辟中山》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詩詞的中文譯文:
人們畏懼北風的聲音,而我卻聽到它時心懷寬廣。
難道不知道那寒冷刺骨,是從中山傳來的嗎?
端叔是天下的賢士,淹留在這里無所成就。
他離開中山去從事官職,也算是對他平凡一生的慰藉。
與你一同度過美好的時光,俠義之氣沖天而起。
誰能說自己行走了五十歲,人生的經歷各有茫然。
當時我們是孩子般的游戲念想,如今已經消磨殆盡。
寫書好比結繩索,只是為了讓自己忘卻憂愁罷了。
歲月匆匆流逝,回歸淮海的日子無法確定。
功名利祿實在難得,即便得到了又有何為?
想到你遠在他鄉行軍勞役,夜半之中我憂慮難眠。
拂衣而起,將這篇文章贈予你,當作馬策之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秦觀寫給李端叔的送別之作。整首詩以寫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李端叔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首先,詩人以自己對朔風聲的寬懷來對比人們對朔風的畏懼,展現了自己胸懷豁達的心態。
接著,詩人用凜冽的北風來象征李端叔即將面臨的困境和艱難,表達了對他一生的淹留和無所成就的遺憾。李端叔離開中山去從事官職,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慰藉,希望他能在新的環境中有所作為。
詩中還表達了對友誼和青春逝去的感慨。與李端叔一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已經成為過去,如今已經消失殆盡,只能通過寫書來忘卻憂愁。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對李端叔遠行軍役的關切和憂慮。詩人深夜難眠,攬衣而起,寫下這篇文章贈予李端叔,希望它能給他帶來安慰和勇氣,如同馬策般推動他前行。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李端叔的情感,展現了對友誼、青春和人生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秦觀獨特的寫實風格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