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州水南庵二首 / 作者:秦觀 |
竹柏蕭森溪水南,道人為作小圓庵。
市區收罷魚豚稅,來與彌陀共一龕。
|
|
處州水南庵二首解釋: 《處州水南庵二首》是宋代詩人秦觀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名為水南庵的小圓庵,詩意深邃而含蓄,表達了作者對禪宗修行與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竹柏蕭森溪水南,
道人為作小圓庵。
市區收罷魚豚稅,
來與彌陀共一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首句“竹柏蕭森溪水南”,描繪了環境清幽的水南庵,庵內種滿了竹子和柏樹,溪水從庵的南方悄然流過。這里的環境景物營造出一種寧靜、幽靜的氛圍,與禪宗修行的理念相得益彰。
接著,“道人為作小圓庵”,表明這個小圓庵是由一位道人修建的。這位道人可能是個隱士,他選擇在這個僻靜的地方修建庵堂,追求心靈的寧靜與超脫。這里的“圓庵”象征著完整和圓滿,也代表著禪宗修行的境界。
第三句“市區收罷魚豚稅”,揭示了一種社會現象,即城市里的人們在紛繁的世事中為生活而忙碌,但這種喧囂與浮躁并未影響到這片僻靜的水南庵。這里的“魚豚稅”指的是人們納稅的一種形式,表明了繁華喧囂與安靜寧謐的對比。
最后一句“來與彌陀共一龕”,表達了作者秦觀心靈的歸屬感和對信仰的虔誠。這里的“彌陀”指的是佛教中的阿彌陀佛,一種追求解脫和超越塵世的信仰。作者將自己與彌陀佛聯系在一起,表示自己愿意與佛祖共同駐留在這個小圓庵中,追求心靈的凈化和超脫。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僻靜寧謐的小圓庵,通過對禪修環境和社會喧囂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修行與超脫的向往和追求。它凝練地傳遞出禪宗思想的精華,引導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內心的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