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顯之長老 / 作者:秦觀 |
禪子觀因緣,寸晷無復余。
講人治經論,艾夜猶未除。
冷風奏哀松,寒月掛碧虛。
此意了不諭,悲哉同翳如。
|
|
和顯之長老解釋: 詩詞:《和顯之長老》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禪子觀因緣,寸晷無復余。
講人治經論,艾夜猶未除。
冷風奏哀松,寒月掛碧虛。
此意了不諭,悲哉同翳如。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秦觀創作的《和顯之長老》。詩中表達了禪者觀察世間因果的境界和對人世間的悲涼感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禪子觀察因緣為主題,表達了禪者對世間萬物的深刻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的開頭兩句“禪子觀因緣,寸晷無復余。”意味著禪者通過觀察世間的因緣關系,認識到一寸光陰的寶貴,沒有多余的時光可浪費。接下來的兩句“講人治經論,艾夜猶未除。”描繪了禪者不辭辛苦地教導人們掌握經典和治理自己的人生,即使艾草的香味依然未散。
接著的兩句“冷風奏哀松,寒月掛碧虛。”通過描寫冷風吹拂下的松樹和掛在碧空中的寒冷月亮,傳達了一種凄涼的氛圍。松樹是堅持不屈的象征,而寒冷的月亮則暗示著人世間的冷漠和無常。
最后兩句“此意了不諭,悲哉同翳如。”表達了禪者的思考和感受。詩人認為禪者的領悟和體悟是無法用言語來傳達的,禪理的境界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因此感到悲傷,覺得自己和禪者一樣面對著難以消解的困惑。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禪者對因緣和人生的觀察,以及對世間冷漠和無常的感受,表達了對人世間的悲涼和困惑。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使詩情更加深沉和富有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