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春暮) / 作者:趙長卿 |
柳老拋綿春已深。
夾衣初試曉寒輕。
別離無奈此時情。
先自愁懷容易感,不堪聞底子規聲。
西樓料得數回程。
|
|
浣溪沙(春暮)解釋: 《浣溪沙(春暮)》
柳老拋綿春已深。
夾衣初試曉寒輕。
別離無奈此時情。
先自愁懷容易感,
不堪聞底子規聲。
西樓料得數回程。
詩詞的中文譯文:
柳老拋綿春已深。
柳老丟棄了柔軟的春天已經深了。
夾衣初試曉寒輕。
穿上薄衣初次感受早晨的寒冷輕盈。
別離無奈此時情。
離別無奈,此時的情感。
先自愁懷容易感,
自己先是憂愁憂思,容易產生感觸,
不堪聞底子規聲。
不堪忍受聽到底子規的聲音。
西樓料得數回程。
西樓估計還有幾次往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趙長卿所作,描繪了春天將盡的景象,以及作者對別離的感傷和不舍之情。
詩的開篇描述了柳老丟棄了已經深入春天的柔軟,暗示著春天的溫暖和生機正在逐漸消失。接著,描述了作者穿上薄衣初次感受早晨的寒冷,把讀者帶入了春天漸漸褪去的氛圍中。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別離的無奈和情感。這里的別離可以是指離別的戀人、朋友,或是離別的季節和時光。作者感嘆離別之情難以抵擋,自己的憂愁心情容易受到觸動。
最后兩句描述了作者聽到底子規的聲音感到難以忍受,底子規是古代用于計時的樂器,它的聲音可能讓作者更加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別離的不可避免。
詩的結尾提到西樓,表示作者經過西樓多次來回,暗示著作者在離別中的輾轉和思念。
整首詩描繪了春天漸漸消逝、離別帶來的傷感和不舍之情。通過對春天和離別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流轉和人事更迭的感慨,以及對離別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