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僧昭素琴 / 作者:蘇軾 |
至和無攫aa7,至平無按抑。
不知微妙聲,究竟何従出。
散我不平氣,洗我不和心。
此心知有在,尚復此微吟。
|
|
聽僧昭素琴解釋:
《聽僧昭素琴》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傾聽僧人昭素彈琴的情景,表達了平和寧靜的心境和對音樂的贊美。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至和無攫,至平無按抑。
不知微妙聲,究竟何從出。
散我不平氣,洗我不和心。
此心知有在,尚復此微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軾聆聽僧人昭素彈琴時的感受和心境。作者認為這種音樂沒有過多的熱情激昂,也沒有壓抑和克制,而是達到了至和至平的境界。作者對這種微妙的聲音來源感到困惑,不知道它究竟從何而來。然而,這種音樂卻能散去作者內心的不平氣,凈化作者的心靈,使他重新感受到和諧與平靜。作者深知這種心境的存在,并且仍然保持這種微弱的吟唱。
賞析:
《聽僧昭素琴》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蘇軾對音樂的贊美和對內心平和寧靜的追求。詩中的“至和無攫,至平無按抑”形容了昭素琴音樂的特點,沒有過多的情感表達,也沒有過度的抑制,達到了一種至高至平的境界。這種音樂給作者帶來了寧靜和平和,讓他的不平氣消散,內心得到凈化。詩的最后一句“此心知有在,尚復此微吟”表達了作者深刻地意識到這種心境的存在,并且仍然保持著微弱的吟唱,使自己能夠長久地享受這種和諧與平靜。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音樂的審美追求和對內心寧靜的向往。通過音樂的力量,作者得以平息內心的不安和紛擾,沉浸在至高至平的境界中。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的個人感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內心平和與寧靜的追求。它展示了蘇軾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音樂的獨特理解,是一首充滿詩意和哲思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