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 / 作者:劉辰翁 |
未信仙都子,曾識老仙翁。
卿卿少年去後,心與道人同。
揮麈不須九錫,開閣苦無長物,閑日醉千鍾。
一笑欠伸起,兒戲大槐中。
友彭聃,招園綺,傲喬松。
年來多慣世事,莫莫惱司空。
等得三朝好老,恰則而今虛左,梅信已先通。
富貴正不免,從此學癡聾。
|
|
水調歌頭解釋: 詩詞:《水調歌頭·未信仙都子》
作者:劉辰翁
朝代:宋代
未信仙都子,曾識老仙翁。
卿卿少年去後,心與道人同。
揮麈不須九錫,開閣苦無長物,閑日醉千鍾。
一笑欠伸起,兒戲大槐中。
友彭聃,招園綺,傲喬松。
年來多慣世事,莫莫惱司空。
等得三朝好老,恰則而今虛左,梅信已先通。
富貴正不免,從此學癡聾。
中文譯文:
未曾相信仙都的子弟,曾經認識老仙翁。
你年少時離開后,心靈與道人相伴。
揮動仙麈不需要九錫,開設閣樓卻缺少長物,閑暇的日子里醉千鐘。
一笑中透露出的欠伸,像孩子在大槐樹下嬉戲。
友人彭聃,招來園綺,傲視喬松。
多年來習慣了世俗之事,不要受司空(指官場之事)的困擾。
等待著三朝的良好晚年,卻正好處于虛左之位,梅信已經先行通達。
富貴的命運難以避免,從此學會裝作癡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劉辰翁的作品,表達了對仙境和仙人的向往,以及對世俗的疲倦和不滿。
詩中的"仙都子"指的是仙人的子弟,作者自稱為"未信仙都子",表明他從未親眼見過仙境,但曾經認識過一個老仙翁,這增加了他對仙境的向往和神秘感。
詩中提到的"揮麈"是仙人使用的法器,"九錫"則指受封的九種仙品。作者表達了不需要這些儀式和封賞,自由自在地揮動仙麈的心態。
開設閣樓卻缺少長物,閑暇的日子里醉千鐘,表明作者對世俗的物質追求不感興趣,更傾向于追求自由和快樂。
詩中的"一笑"和"兒戲大槐中"描繪了作者在大槐樹下嬉戲的情景,表現了作者保持童真的態度和對自由的追求。
詩中的"友彭聃"、"招園綺"、"傲喬松"描繪了作者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他們對世俗的態度,傲視官場的困擾。
詩末提到"等得三朝好老",但卻虛左,梅信已先通,表明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不再重要,富貴的命運難以避免。從此學會裝作癡聾,或許是表達了作者決意隱逸于世俗之外,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整首詩以自由和追求為主題,抒發了作者對仙《水調歌頭·未信仙都子》是宋代劉辰翁的一首詩詞,表達了對仙境和仙人的渴望,以及對世俗的疲倦和不滿。
未信仙都子,曾識老仙翁。
卿卿少年去後,心與道人同。
揮麈不須九錫,開閣苦無長物,閑日醉千鍾。
一笑欠伸起,兒戲大槐中。
友彭聃,招園綺,傲喬松。
年來多慣世事,莫莫惱司空。
等得三朝好老,恰則而今虛左,梅信已先通。
富貴正不免,從此學癡聾。
這首詩詞以自由和追求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向往和對世俗的厭倦。
詩人稱自己為"未信仙都子",表示他從未真正相信過仙境的存在,但曾經認識過一個老仙翁,這增加了他對仙境的神秘感和向往之情。
詩中提到的"揮麈"是仙人使用的法器,而"九錫"則指受封的九種仙品。詩人表示自己不需要這些封賞和儀式,他自由自在地揮動仙麈。
詩中描述了詩人開設閣樓卻缺少珍貴物品的情景,他在閑暇的日子里醉千鐘,表達了對物質追求的不關心,更傾向于追求自由和快樂。
詩中的"一笑"和"兒戲大槐中"描繪了詩人在大槐樹下嬉戲的場景,表現了他保持童真的態度和對自由的追求。
詩中提到了與詩人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彭聃、園綺、喬松,他們對世俗的態度傲然自若,不受官場之事的困擾。
詩末提到,等待著三朝的良好晚年,然而卻虛左,梅信已先行通。這表示詩人對功名利祿的追求不再重要,富貴的命運難以避免。從此學會裝作癡聾,表明他決意隱逸于世俗之外,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整首詩以自由和追求為主題,抒發了詩人對仙境的向往,對世俗的厭倦,以及對自由和內心寧靜的追求。詩人表達了自己摒棄功名利祿的決心,追求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