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 / 作者:蘇軾 |
指點先憑采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宮。
眼明小閣浮煙翠,齒冷新詩嚼雪風。
二華行觀雄陜右,九仙今已壓京東。
(將赴河中,密邇太華,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滅雁蕩也。
)此生的有尋山分,已覺溫臺落手中。
西湖三載與君同,馬入塵埃鶴入籠。
東海獨來看出日,石橋先去踏長虹。
遙知別后添華發,時向樽前說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
|
|
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解釋:
《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指點先憑采藥翁,
丹青化出大槐宮。
眼明小閣浮煙翠,
齒冷新詩嚼雪風。
二華行觀雄陜右,
九仙今已壓京東。
(將赴河中,密邇太華,
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滅雁蕩也。)
此生的有尋山分,
已覺溫臺落手中。
西湖三載與君同,
馬入塵埃鶴入籠。
東海獨來看出日,
石橋先去踏長虹。
遙知別后添華發,
時向樽前說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見,
他年攜手醉郫筒。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如下:
老人指點我先憑借來采藥的老人,
畫筆描繪出了宏偉的大槐宮。
明亮的眼睛看到小閣上飄浮的煙霧,
咀嚼著新鮮的雪風,吟詠著新詩。
我游覽了華山和華陰的壯麗景色,
九位仙人如今已經壓倒了京城東方。
(我將前往河中,即將靠近太華,
九位仙人在東武,奇特的美景不遜于雁蕩。)
這一生中尋找山的心愿已經有了結果,
我已經覺得溫暖的平臺在手中。
在西湖三年與你一同度過,
馬兒進入塵埃,鶴兒進入籠子。
我獨自來到東海看日出,
石橋先行踏過長虹。
遙遠地知道分別后會增添華發,
時常與你在酒杯前談論病痛。
可惜蜀山的景色你還未見,
將來我們一同攜手醉飲郫縣的竹筒酒。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雁蕩山的向往和對友人周邠的思念之情。蘇軾通過描繪大槐宮、華山和華陰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贊美和對仙人風采的敬佩。他與友人在西湖度過的時光,以及對友人別后的思念,也在詩中表露無遺。最后他表達了對蜀山的遺憾,但也寄望將來能與友人一同在郫縣暢飲,共度美好時光。
整首詩詞婉約流暢,情感真摯,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情之美,體現了蘇軾對自然和友情的熱愛。詩中的意象生動,語言優美,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