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 / 作者:蘇軾 |
中秋天氣未應(yīng)殊,不用紅紗照座隅。
山下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
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
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
|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解釋: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中秋天氣并無特殊之異,無需用紅紗來照亮座隅。山下白云像匹素織的布,水中明月似浮在圖紙上。未能完成短棹的旅程回到三峽,已經(jīng)與輕舟約好到五湖漂流。問及登臨的美景如何,明年依然會懷念使君的無憂無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中秋節(jié)觀賞月亮的情景。他以平淡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欣賞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中的黃樓席上指的是欣賞月亮的地方,蘇軾觀察到中秋的天氣并無特殊之處,不需要特意裝飾。他描述了山下的白云和水中的明月,以簡潔而準確的詞句,展現(xiàn)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寧靜。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提到了未能完成前往三峽的旅程,但已經(jīng)與輕舟約好到五湖漂流。這表達了他對自由、無拘束的向往,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對時光流逝的思考。最后兩句詩中,他詢問明年再次登臨時的美景如何,同時表示自己將會懷念這次與朋友一起觀賞月亮的時刻。
賞析:
蘇軾以簡練的筆觸描繪了中秋夜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述,表達了對自由和美好時光的向往。他以平實的語言,展示了對自然之美的敏銳觀察力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詩詞中的山下白云和水中明月,以及未成短棹和已約輕舟的對比,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傳達了對于人生旅途中未完成的事物和未來的期待。詩的結(jié)尾表達了對美景的向往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展示了詩人對于珍惜當下的態(tài)度和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詩詞以簡約而深入的方式,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人對自由、美好時光和對未來的期待和思考。蘇軾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感悟,展現(xiàn)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理解,使這首詩詞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