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香(寄揚州馬觀復·時新舊侯交惡,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難言) / 作者:劉辰翁 |
吹簫人去。
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東望芙蓉縹緲,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橫江夢,倚危檣、參差會賦。
茫茫角動,回舟盡興,未驚鷗鷺。
情知道、明年何處。
漫待客黃樓,塵波前度。
二十四橋,頗有杜書記否。
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東路。
人間俯仰,悲歡何限,團圓如故。
|
|
桂枝香(寄揚州馬觀復·時新舊侯交惡,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難言)解釋: 《桂枝香(寄揚州馬觀復·時新舊侯交惡,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難言)》是宋代劉辰翁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往事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以及對友情的思念和期待。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吹簫人已離去,但桂樹的影子依然徘徊,空杯上承著露水。向東望去,芙蓉花仿佛飄渺,寒冷的光線如同注入其中。去年的深夜,我曾在橫渡江心時做了一個夢,靠著搖擺的船桅,和眾多才子一起吟詠、賦詩。茫茫的角度變換,回舟盡興,卻未驚動飛鷗和鷺鳥。我知道,明年的中秋將在何處。我漫無目的地等待客人來到黃樓,等待塵波在我前方逝去。二十四座橋,是否還有杜書記的蹤跡?現在的二三位年輕人是怎樣的模樣,看看使君是否還戴著角巾在東路上行走。人生在世,悲歡情感無法限制,團圓和分離都如同從前一樣。
這首詩詞以寄揚州馬觀復為題,表達了作者對馬觀復離別時的思念之情。桂枝香象征著友誼,簫聲的停止代表著友人的離去。詩中的桂影徘徊和荒杯承露,描繪了作者對過往友情的回憶和留戀。他回想起去年中秋時的美好時光,以及在船上與友人共賦詩的情景,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思念。詩末作者提到了二十四座橋和杜書記,暗示了他對過去友人的思念和對現在朋友的期待。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晦的表達,表現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詩中運用了桂枝香、荒杯承露、寒光如注等意象,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過往時光的留戀。整首詩以流暢的句子和細膩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起伏和對友情的深情厚意,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時間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