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詠海棠) / 作者:劉辰翁 |
無花敢與姚黃比。
對對鴛鴦起。
讖他金帶萬釘垂。
誰向麒麟楦里、卸猴緋。
潛溪以上難為說。
自是君恩別。
后來西子避無鹽。
又道君王捉鼻、又何嫌。
(公服紫)
|
|
虞美人(詠海棠)解釋: 《虞美人(詠海棠)》是劉辰翁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沒有花敢與姚黃相比。對對鴛鴦起。揣測他佩戴的金帶上萬個釘子垂掛。誰會脫下麒麟楦中的衣裳,將緋色衣物褪下。深潛溪水之上,難以形容。這是君王恩寵終結的標志。后來的西子避開了無鹽之地。還說君王捉住了鼻子,又有何嫌。
詩意:
這首詩詞以虞美人(即海棠花)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虞美人花的贊美和對君王權力的嘲諷。詩中首先以虞美人花自比姚黃花,突顯其美麗絕倫,其他花朵難以與之相比。接著描繪了虞美人花的對對鴛鴦姿態,形容其婀娜多姿。然后以金帶上萬釘的形象,暗喻君王的權勢和威嚴。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君王的殘暴和專制,將人比作猴子,將君王比作捉住猴子的人,嘲諷其任意妄為。最后提到西子避開無鹽之地,暗示君王的統治地位不可撼動,但也透露出對君王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虞美人花的描寫,巧妙地融入了對君王權力的諷刺和對自由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虞美人花的美麗和與其他花朵的對比,突出了其獨特之處。金帶上的萬釘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君王的威嚴和統治力。而將君王比作捉住猴子的人,則暗示了君王的專橫和任意妄為。最后提到西子避開無鹽之地,傳遞出對自由和逃離束縛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虞美人花為載體,通過抒發對花的贊美和對君王的諷刺,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個人追求的渴望。同時,詩中運用了精巧的比喻和意象,使整首詩詞充滿了韻味和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