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戀繡衾(或送肉色牡丹同賦) / 作者:劉辰翁 |
困如宿酒猶未銷。
滿華堂、羞見目招。
忽折向、西鄰去,教旁人、看上馬嬌。
肉色似花難可得,但花如、肉色妖嬈。
誰說漢宮飛燕,到而今、猶帶臉潮。
|
|
戀繡衾(或送肉色牡丹同賦)解釋: 《戀繡衾(或送肉色牡丹同賦)》是宋代劉辰翁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困如宿酒猶未銷,
醉得很深,酒意尚未消散;
滿華堂,羞見目招。
滿堂華麗,自覺難以面對其中的美景。
忽折向,西鄰去,
突然轉身,向西鄰而去;
教旁人,看上馬嬌。
讓旁人欣賞那匹美麗的馬嬌。
肉色似花難可得,
肉色美如花朵卻難以得到;
但花如,肉色妖嬈。
但花朵如此,肉色更加妖嬈迷人。
誰說漢宮飛燕,
誰說漢宮中的美女像飛燕一樣,
到而今,猶帶臉潮。
如今,她們的面頰依然帶有紅暈。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美的渴望和無奈。詩中的“困如宿酒猶未銷”描繪了作者沉醉于美景之中,但卻難以擺脫醉意的束縛。他在華麗的堂室中感到局促和羞怯,不敢直視眼前的美景。然而,他突然轉身離去,仿佛在向西鄰的方向尋找更加美麗的事物。他教旁人欣賞馬嬌的美麗,但他同時也表達了對肉色美人的渴望。詩末的“誰說漢宮飛燕,到而今,猶帶臉潮”則暗示了作者對漢宮中美女的向往,認為她們即使時光流轉,依然保持著青春的容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詩中采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繪華麗的堂室和肉色美人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無奈和對美的追求。作者對肉色美人的描繪充滿了詩意和嫵媚,用“肉色似花難可得,但花如,肉色妖嬈”表達了對美的渴望和無奈。最后的兩句“誰說漢宮飛燕,到而今,猶帶臉潮”則以漢宮飛燕的形象,暗示了美女的容顏和青春之美即使歲月流轉,依然存在。整首詩詞情感豐富,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美的癡迷和對時光流轉中美好事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