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酹江月(北客用坡韻改賦訪梅) / 作者:劉辰翁 |
冰肌玉骨,笑嫣然、總是風塵中物。
誰掃一枝,流落到、絕域高臺素壁。
匹馬南來,千山萬水,為訪林間雪。
淵明愛菊,不知誰是花杰(陶詩謂菊為霜下杰)
。
憔悴夢斷吳山,有何人報我,前村夜發。
蠟屐霜泥煙步外,轉入波光明滅。
雪后風前,水邊竹外,歲晚華余發。
戴花人去,江妃空弄明月。
|
|
酹江月(北客用坡韻改賦訪梅)解釋: 《酹江月(北客用坡韻改賦訪梅)》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辰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冰肌玉骨,笑嫣然,總是風塵中物。
形容梅花潔白晶瑩,猶如冰肌玉骨一般美麗。梅花在塵世中開放,卻始終保持著嫣然的微笑。
誰掃一枝,流落到,絕域高臺素壁。
不知道是誰將一枝梅花采摘,飄落到了荒涼高臺的素壁上。
匹馬南來,千山萬水,為訪林間雪。
孤身一人從北方來到南方,跋涉千山萬水,只為了尋訪林間的雪景。
淵明愛菊,不知誰是花杰(陶詩謂菊為霜下杰)。
淵明指的是晚唐詩人陶淵明,他喜愛菊花,稱菊花為霜下的杰出之花。詩人對于菊花的贊美,暗指自己對梅花的鐘愛,但并不知道在梅花中誰是杰出之物。
憔悴夢斷吳山,有何人報我,前村夜發。
形容詩人憔悴落寞的心情,他的夢想破滅了,像吳山一樣消失不見。他在前方的村莊中發出尋求幫助的呼喊,但沒有人回應。
蠟屐霜泥煙步外,轉入波光明滅。
詩人踏著霜泥,穿過煙霧彌漫的田野,進入了波光粼粼的水邊。這里的景色變幻莫測,波光閃爍不定。
雪后風前,水邊竹外,歲晚華余發。
在雪后、風前,水邊、竹外,已是年末時節,只有寥寥殘華依然綻放。
戴花人去,江妃空弄明月。
戴花的人已經離去,江妃(指楚懷王的妻子)空自娛弄著明亮的月光。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的孤獨和無奈之情。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孤身南來,尋訪梅花的旅程。詩人通過梅花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表達了對梅花高潔、堅韌的贊美和自身的寂寞無助。詩中運用了自然景色和歷史典故來增強詩意的深度和美感,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