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駕導引(壽吳蒙庵) / 作者:劉辰翁 |
金莖露,金莖露,絕勝九霞觴。
挼碎菊花如玉屑,滿盤和月咽風香。
不老是丹方。
六十七,六十七,七歲見端平。
記得是秋除目好,近年大路到南京。
楚制起諸生。
|
|
法駕導引(壽吳蒙庵)解釋: 詩詞:《法駕導引(壽吳蒙庵)》
金莖露,金莖露,
絕勝九霞觴。
挼碎菊花如玉屑,
滿盤和月咽風香。
不老是丹方。
六十七,六十七,
七歲見端平。
記得是秋除目好,
近年大路到南京。
楚制起諸生。
中文譯文:
金莖露,金莖露,
超越了九霞觴。
捻碎菊花如玉屑,
滿盤和月吞風香。
不老乃是丹方。
六十七,六十七,
七歲見到端平。
記得那是秋天,除去煩惱,眼界開闊,
近年走過大路來到南京。
楚制興起眾多學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劉辰翁的作品,描繪了一個壽慶的場景。詩人通過描繪金莖露、菊花、月亮和風等景物,表達了對長壽和幸福的祝愿。
首先,金莖露被提到兩次,象征著珍貴的寶貝。九霞觴是一種傳說中的仙酒,而金莖露被形容為超越了它的存在,暗示壽慶之喜更勝于仙人的宴會。
接著,詩人描述了將菊花捻碎如玉屑,盤中滿是和月吞風的香氣。菊花象征著秋天和長壽,而和月的畫面則表達了祝福的美好愿景。滿盤的菊花和盤中的和月相得益彰,給人一種繁盛、美好的感覺。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提到了不老丹方,六十七歲和七歲見到端平的經歷,以及近年來到南京的大路。不老丹方指的是長生不老的仙丹,暗示了壽慶的愿望。六十七歲和七歲見到端平則表達了作者的年紀和對平安長壽的祝福。最后一句提到近年來到南京的大路,楚制起諸生,可能是指作者的旅行經歷和對楚國文化的贊賞。
整首詩以壽慶為主題,通過描繪富有象征意義的景物和表達祝福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長壽和幸福的向往,并傳達出一種歡慶和祝福的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