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縷曲(壽李公謹(jǐn)同知) / 作者:劉辰翁 |
我誤留公住。
看人間、猶是重陽,滿城風(fēng)雨。
父老棠陰攜孺子,記得元宵歌舞。
但稽首、烏烏無語。
我有桓箏千年恨,為謝公、目送還云撫。
公不樂,尚何苦。
吾儂心事憑誰訴。
有誰知、閉戶窮愁,欲從之去。
聞道明朝生申也,滿酌一杯螺浦。
又知復(fù)、明年何處。
天若有情西江者,便使君、驄馬來當(dāng)路。
香瓣起,勝金縷。
|
|
金縷曲(壽李公謹(jǐn)同知)解釋: 《金縷曲(壽李公謹(jǐn)同知)》是宋代劉辰翁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誤留公住。
看人間,猶是重陽,滿城風(fēng)雨。
父老棠陰攜孺子,記得元宵歌舞。
但稽首,烏烏無語。
我有桓箏千年恨,為謝公,目送還云撫。
公不樂,尚何苦。
吾儂心事憑誰訴。
有誰知,閉戶窮愁,欲從之去。
聞道明朝生申也,滿酌一杯螺浦。
又知復(fù),明年何處。
天若有情西江者,便使君,驄馬來當(dāng)路。
香瓣起,勝金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壽李公為題,表達(dá)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
詩的開頭,詩人表達(dá)了自己無意中耽誤了壽李公的離去,看著人間依然是重陽節(jié),但城中卻是風(fēng)雨交加,暗示了時光的流轉(zhuǎn)和人事的變遷。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老人和孩子們在古老的棠樹下一起度過元宵節(jié)的情景,這是對過去歡樂時光的回憶。
然而,詩人稽首告別時,卻無言以對,表達(dá)了自己心中的無奈和無法言說的愁苦。
接著,詩人表達(dá)了自己對桓箏(一種樂器)的千年思戀之情,希望能為離去的謝公送行,并目送他歸還云撫。這里的謝公可能指的是詩人的朋友或親人。
然而,即使離去的人不快樂,為何還要如此苦苦挽留呢?詩人感嘆自己的心事無處傾訴,內(nèi)心的痛苦無法抒發(fā)。
詩人表示,有誰能知曉他內(nèi)心的閉門絕望和無盡的憂愁,他渴望擺脫這一切。
最后兩句,詩人聽聞明天將迎來新的時光,他滿斟一杯螺浦(一種美酒),卻不知明年又將去往何處。
詩的結(jié)尾,詩人幻想如果天有情,希望西江的天意能派遣君王和美麗的驄馬來為他開辟新的道路。
整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迷茫,以及他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和無處傾訴的苦悶。通過對離別、記憶和人生無常的描繪,詩人喚起了讀者對人生短暫和珍惜當(dāng)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