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許沖元韻送成都高士敦鈐轄 / 作者:蘇軾 |
栘中老監本虛名,懶作燕山萬里行。
(余與高君奉使契丹,辭免不行。
)坐看飛鴻迎使節,歸來駿馬換傾城。
高才本不緣勛閥,余力還思治蜀兵。
西望雪山烽火盡,不妨樽酒寄平生。
|
|
次許沖元韻送成都高士敦鈐轄解釋:
《次許沖元韻送成都高士敦鈐轄》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栘中老監本虛名,懶作燕山萬里行。
(我在栘中老監中,名聲虛浮,懶得去做千里迢迢的行程。)
余與高君奉使契丹,辭免不行。
(我和高君一同奉命前往契丹,但是請求免去此行未能獲準。)
坐看飛鴻迎使節,歸來駿馬換傾城。
(我坐在這里看著信鴻迎接使節,等我歸來時,將駿馬換成美麗的城池。)
高才本不緣勛閥,余力還思治蜀兵。
(高才本不應該受閥門的限制,而我仍然思考著如何治理蜀地的士兵。)
西望雪山烽火盡,不妨樽酒寄平生。
(向西望去,雪山上的烽火已經熄滅,不妨舉起酒杯,將此生寄托其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自己的虛名和功利的厭倦之情,以及他對高士敦的欽佩和思考國家治理的決心。
首先,蘇軾自稱在栘中老監中,指出自己的虛名和名聲的不實。他表達了對這種虛浮的名聲的厭倦與懶惰,不愿再進行千里迢迢的行程。接著,他提到自己和高士敦一同奉命前往契丹,但是請求免去此行未能獲準。這里表達了他對高士敦的欽佩,認為高士敦的才華本不應該受到勛閥的束縛。
然后,蘇軾提到自己坐在這里看著迎接使節的場景,暗示了他對國家大事的關注和思考。他希望在歸來時能夠實現治理蜀地的愿望,用駿馬換取傾城。這是蘇軾對國家治理的思考和決心。
最后兩句,蘇軾望著西邊的雪山,指出烽火已經熄滅,表達了對戰亂的痛惜和對和平的向往。他提到不妨舉起酒杯,將此生寄托其中,表示對平淡生活的領悟和對人生的豁達。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名利的拒絕、對高士敦的敬佩和對國家治理的思考,同時滲透著對和平和寧靜生活的向往。這些思想情感在蘇軾的詩詞中常常出現,體現了他獨特的思想和文學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