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玉案(暮春旅懷) / 作者:劉辰翁 |
無腸可斷聽花雨。
沈沈已是三更許。
如此殘紅那得住。
一春情緒。
半生羈旅。
寂寞空山語。
霖鈴不是相思阻。
四十平分猶過五。
漸遠不知何杜宇。
不如歸去。
不如歸去。
人在江南路。
|
|
青玉案(暮春旅懷)解釋: 《青玉案(暮春旅懷)》是宋代詩人劉辰翁的一首詩,講述了詩人在旅途中懷念故鄉的情感。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無腸可斷聽花雨。
沈沈已是三更許。
如此殘紅那得住。
一春情緒。半生羈旅。
寂寞空山語。
霖鈴不是相思阻。
四十平分猶過五。
漸遠不知何杜宇。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人在江南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懷念故鄉的心情。詩人聽到了無法割舍的花雨聲,已經是深夜三更了,看到了殘留的花瓣,感受到了一春的情緒,卻一直過著半生的流浪。孤獨的詩人在空山中自言自語,雨聲敲擊鈴鐺的聲音并沒有阻擋相思之情。雖然四十年的時間分成了五段,但是漸漸地遠離了曾經的故鄉,不知道何時會再次聽到杜宇的鳴叫。因此,詩人建議自己回家,回到江南的路上。
賞析:
這首詩以凄美的筆調表現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詩人用“無腸可斷聽花雨”這一句話,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無法割舍的情感。在他的眼中,這場花雨象征著一段旅程的結束,也是對美好事物的告別。這場花雨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象征,它代表著詩人的思鄉之情,也讓讀者深刻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在這首詩中,詩人也使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比如“沈沈已是三更許”和“如此殘紅那得住”這兩句話,將蒙蒙細雨中的寂靜與殘留的花瓣的落寞對比起來,讓人不禁感嘆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總之,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刻畫出了詩人的孤獨和思鄉之情,也讓讀者對故鄉和生命的意義有所思考。 |
|